我曾经到过包括华西村和南街村在内的一些经济发展迅猛的村庄,也到过无数个经济发展缓慢的村庄。我将这两类村庄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经济发展迅猛的村庄与经济发展缓慢的村庄之间,它们并不存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巨大差异。
以华西村和南街村为例,与这两个村庄同属一个地区的邻近村庄,在这两个村庄发展成功之前,它们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的比华西村和南街村强,有的比华西村和南街村弱。也就是说,在这两个村庄发展成功之前,华西村和南街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它们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但是后来,华西村和南街村的经济发展得却是最好。
我作这样的比较,是要提醒某些专家或学者。因为他们说:条件好的地方,发展就快;条件差的地方,发展就慢。他们又说:条件好的地方,人们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所以发展慢;条件差的地方,人们不甘落后,勇于进取,所以发展快。然而,华西村和南街村迅猛发展的事实表明,他们的两种说法都是靠不住的。
专家或学者对于华西村和南街村的迅猛发展,不能给予我满意的解释。在这两个村的一个共同的现象,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华西村和南街村的村民,无不将他们村庄的奇迹归功于两个人:华西村是吴仁宝;南街村是王洪彬。我发现,在全国范围内,凡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村庄,都是因为出现了类似如吴仁宝和王洪彬的人物。村里出了能人,能人就要创造奇迹。没有出能人的村庄,村民们只好艳羡别人的幸运了。
有人说华西村和南街村是树起来的典型,是政策倾斜的结果。我觉得,如果没有吴仁宝和王洪彬这样的能人起带头作用,再怎样政策倾斜,典型也未必树得起来。全国有很多地方政府都尝试过,都想扶持起来几个本地区的华西村、南街村。结果是偌大个中国,有几个华西村和南街村?
吴仁宝和王洪彬之类的能人,才是华西村和南街村能够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中国,这样的能人为什么只是屈指可数?
通过华西村和南街村,我开始怀疑环境制约论。如果一定要说,是环境制约了发展。那么,这种环境应该不仅是指自然的和人文的。最根本的是,我们缺乏能够产生大量能人的一种体制环境。
如果有一种合理的体制,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只产生少数几个好的典型。少数几个典型的成功,不是社会炫耀的资本。
我们要发展所需的体制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