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互联网行业干了7年开发,18年7月到20年5月在青岛做了2年工业互联网方向。现打算返回北京,在此对两年做个总结。
我在青岛的国企大集团下的研发中心,给其他子公司做信息化(工业ERP)。
一、背景
青岛的制造业有个典型特点,穷。
穷到什么地步,做项目的时候宁愿阉割重要功能,也要控制预算。我以前给银行做项目是没有这样的。
中国的工厂大多都在生存线上挣扎。
制造业本来就是个薄利行业,成本太高,成品便宜。实业是实打实要上硬件设备的,一条流水线几十万到几千万都很常见。能赚钱要先把这个本赚回来,赚不了光成本就陪大了。
互联网行业和金融业真的是无本万利,拉几个人就敢去融资。
我所在的国企下的制造业很多都是赔钱的。但是真的也有很能赚钱的厂子,什么样的厂子?垄断的厂子。靠什么垄断?技术?不是。是资质,军工这种。规定了有些东西只能去这些厂子采购。这种厂子也是暴利的。
二、互联网
背景说完了,说说互联网介入。
我给这些工厂上ERP和财务,总的来说,工厂信息化动力不足,没需求。国企信息化还算个政绩。
不利的方面
1.小工厂本来就穷,上信息化系统带来的效益不能覆盖成本。
2.一些军工企业有保密要求。
3.国企财务人为不透明。
4.工人学历水平偏低,对信息化系统有抵触,有学习成本。
5.有生产流水线实体,每个工厂都不一样,无法统一。
互联网擅长的是把事情标准化,然后统一提供服务。这个方向也提出了中台的概念。
但是大部分工厂都穷啊。
你要做个类似钉钉的免费应用给工厂用工厂很乐意,但是就算免费,实施和运维谁来做?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