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活色生香,上学时,那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后来在闺女的课本里又读到这篇课文,深深懂得两个道理。一、有些文章并不一定非要有个中心思想才能流传;二、猫确实惹人怜爱,所以这么多年编课本的人也不舍得把它删去。
说起猫,我最有发言权。小时候,邻居家新生的一窝小猫,就剩最后一只怎么也送不出去,主要因为这是只小母猫,一般人家嫌来回伺候月子麻烦,不愿要。另外这只猫的毛色不是纯白,也不是纯黑,是那种最普通的虎皮颜色,实在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姿色。而我,偏偏就看上了这只小猫,央求妈妈抱回来。
从此,这只猫就成了我家的九五之尊,此后的很多年里,它在我们家生儿育女,人丁兴旺的时候院子里同时有六、七只猫“几世同堂”,这在我的童年生活里绝对是特别浓重的一笔。
人们都说:闲得没事,招猫逗狗。我那时就喜欢逗猫玩,没事儿就在院子的晾衣绳上拴一个毛线球,我和猫轮着去摇晃它,猫伸出小爪把这个球挠来挠去,或是腾空而起,连着扑上好几个空,我负责笑,它负责跳,我和猫都乐此不疲。
有时候我懒得动,小猫就会去逗狗。都说猫狗是天敌,我从来不觉得。我看猫无聊的时候,就会去狗边上转悠,它分寸把握得很好,小狗拴在墙角,小猫差不多就在狗那90度的活动范围外一点点,沿着圆弧来回走着漂亮的猫步。狗羡慕猫的悠闲和自由,伸出爪子去挠猫,却总是挠不到,因为猫就恰恰在比狗够得到的地方远那么一点点的范围活动,所以狗也只能是白白羡慕嫉妒恨,明明恨得牙根痒痒,能做的也只是“嗷嗷”叫两声外强中干。
我见过最精彩的一幕:小猫逗了会儿狗,觉得新鲜劲过去了,伸出小爪在狗的脸上打了个类似人类的小“耳光”,狗气急败坏,跳起来想去咬猫,说时迟那时快,猫一跃而起,跳上窗台,上了院墙,头也不回地远走高飞了。
只留下那只狗疯狂在地上转圈圈,当时,还没有“抑郁症”这个说法,要是有,我估计我家那条狗已经抑郁了N+N回。

小时候,我还听别人说“猫嫌家贫,狗不嫌”,仿佛猫随时会找个好地方落脚似的,我觉得不对。我家养了很多年很多只猫,没有一只走了就不再回来,哪怕贪玩的它们出去跑了一天一夜,饿了也照样记得回家的路,还会把尾巴扬得高高的,理直气壮地回来要吃饭。
记得我家喂猫归爸爸管,那时,爸爸每隔几天就去买一块动物内脏,切碎了拌在米饭里给猫吃。切和拌也需要几分钟,猫总是很着急的样子,上蹿下跳,变换着腔调“喵喵”叫着,好像一会儿催促爸爸动作快一点,一会儿又在责问怎么还没做好。
印象最深的是猫的尾巴,它从来不会像狗那样摇尾乞怜,即使它的肚子已经饿得瘪瘪的,它仍然会把尾巴竖得直直的,就好像你给它拌饭是天经地义的事,记得爸爸那时总是一边拌饭,一边没脾气地嘟囔着“都是爷爷”。
猫吃饱了就会找个暖和地“呼噜呼噜”睡觉去,这个地方经常是我的枕头上或是被子上,因为太阳暖暖地正好照在床上,所以我和猫经常和平共处地“同床共枕”。
有时候我醒了,就会挠挠猫的脖子,它不管是睡着,还是醒着,立马把脖子伸得长长地,下巴翘起来,舒舒服服享受着我的按摩。作为报答,它有时会伸出爪子上的小肉垫在我手上来回踩,一张一弛,特别舒服。
当然,它也有不高兴的时候,那时我总喜欢来回揉搓它那软软的小耳朵,一会儿叠成平的,一会儿又折成方的。如果它恼了就会翻脸,直接伸出利爪把我的枕巾抓得甩出一条又一条线,有时甚至还会直接抓在我的手背上。
记得那时因为爱逗猫,我的手背上经常有抓痕,那个年代不流行像现在打这个疫苗,那个疫苗的,反正过几天好了伤疤忘了疼,我照样接着找猫玩。跟现在的孩子比起来,我们小时候就好像是被风吹大的一样。

都说猫是有灵性的,这句话我深有体会。记得老家冬至那晚讲究“熬冬”,就是肉里炖上粉条和冻豆腐,类似现在的“东北乱炖”。有一年,我把一块肉分成好几小份,一次只喂猫一口,它吃完就被我抱到院子里,等我回屋再喊它进来,然后喂它一口再抱出去,如此重复几个回合后,猫就理解了游戏规则。
后来就变成,猫每吃完一口,自己就主动走到院子里,回头等着我喊它。再后来它学懒了,连院子都懒得去,直接就在门帘后守着,我一喊,它就进来。再后来,没有肉了,我淘气地把粉条、豆腐、白菜也喂它,要知道平时它不吃这些,但是那个冬至特别神奇,我喂什么它都会给面子吃一口,然后转身走到门口,等着我再喊它回来,后来它明明吃饱了,仍然耐着性子陪我一直玩到我觉得没意思了才作罢。
这只猫在我们家呆了很多年,生了很多子子孙孙,但是没有一只像这个祖姥姥那么冰雪聪明。所以后来它老死的那一天,我流了很多眼泪,一直到它的身体已经变得僵硬,我才同意爸爸把它埋起来,那是我第一次面对生老病死。
再后来,我就长大了,出去读书,工作,成家,再没养过宠物,因为长大后的我“嫌弃”它们不干净。
2002年第一次注册QQ的时候,我想也没想,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我是一只猫”。人家喊我小猫的时候,我还觉得挺亲切。
有时候,我就想,其实在我心里,童年那只把尾巴高高扬起,跃上墙头的猫一直没有走远,月光下它的背影骄傲、孤单、自由、独立,它的眼神深邃、忧郁、温柔、空灵。我想,那只如水夜色中遗世而独立的猫,已经长在我的灵魂里。
女儿古灵精怪,妈妈妙趣横生,爸爸淡定打酱油。一出好戏,深情上演。更多精彩,请关注连载 《爱你,不需理由》 https://www.jianshu.com/nb/33570232感恩每一份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