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之耳贵在输入好的作品,而这本《清代旅蒙商述略》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发现现实或是历史中的故事有时候比虚构的故事更加精彩。
《清代旅蒙商述略》主要写了两个主题:一是关于自明末以来满蒙五百年的关系变化,二是清朝旅蒙商人的发展与没落。虽然初看两者似乎联系不大,而在作者逐渐展开时代背景,叙述满清统治者的对蒙策略以及在此种态度下满蒙边境的社会变化后,会恍然发现旅蒙商的繁荣与陨落与满蒙政治的相依相生。
这本书虽说着眼于前面提到的两个主题,但从中延伸出了许多相关的枝叶,类似于清廷皇帝的内务府制度,八旗中包衣旗人制度,清朝镖局的真实情况以及商会运营制度等等。在深入这一主题的同时,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环境背景,让读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事情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处在其中真实人物的行为出发点。
相对于虚构的情节,我更倾向于非虚构的内容。个人想象塑造的人物以及剧情多多少少会有逻辑生硬以及行为原因过于简单的特点。原因在于事件发生的背景单一,影响的因素过少。而现实人物其成长背景,经历机遇都是十分丰富的,不会因为个人思想或是想象力的局限而产生不饱满的情况。而且事件的推动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几个人或个别地点以及固定时间段。庞大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人物群体都是基垫,每一个人物的任何行动都有可能推动事件的发生以及变化。正如书中蒙古地区旗主与客民冲突加剧的煽动者并非是政治人物或是商人,而是一个民间道门组织的教首,而这冲突也对满蒙关系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从中就可以看出,每一种现实情景的产生都是受到了多方的影响,而不单单只是在于主要事件的几个中心人物。
虽然虚构内容可能无法具有现实事件这么强的逻辑性,但就如“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在虚构情节、塑造人物时最好是能够观察参考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对虚构情节创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环境,将事件以及人物放在合乎逻辑的轨迹上变化。但我认为虚构内容仍旧需要作者本人的创造,因为非虚构事件在具有真实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剧情起伏,作家在创造时需要在满足自己作品立意的条件下,选取借鉴真实材料进行叠加创造,也就是说作家没必要完全按照真实事件的发展顺序或具体情况,可以改变发生顺序或是事件结果,在人物塑造上也可以将几个现实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合成于一个,这才是真正的在借鉴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这也就是我从《清代旅蒙商述略》这本记叙真实事件的书中学到的关于创造虚构作品的一点方法。
L03E5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