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中文的样子
作家之耳——《清代旅蒙商述略》

作家之耳——《清代旅蒙商述略》

作者: Mrzz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23:27 被阅读0次

作家之耳贵在输入好的作品,而这本《清代旅蒙商述略》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发现现实或是历史中的故事有时候比虚构的故事更加精彩。

《清代旅蒙商述略》主要写了两个主题:一是关于自明末以来满蒙五百年的关系变化,二是清朝旅蒙商人的发展与没落。虽然初看两者似乎联系不大,而在作者逐渐展开时代背景,叙述满清统治者的对蒙策略以及在此种态度下满蒙边境的社会变化后,会恍然发现旅蒙商的繁荣与陨落与满蒙政治的相依相生。

这本书虽说着眼于前面提到的两个主题,但从中延伸出了许多相关的枝叶,类似于清廷皇帝的内务府制度,八旗中包衣旗人制度,清朝镖局的真实情况以及商会运营制度等等。在深入这一主题的同时,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环境背景,让读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事情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处在其中真实人物的行为出发点。

相对于虚构的情节,我更倾向于非虚构的内容。个人想象塑造的人物以及剧情多多少少会有逻辑生硬以及行为原因过于简单的特点。原因在于事件发生的背景单一,影响的因素过少。而现实人物其成长背景,经历机遇都是十分丰富的,不会因为个人思想或是想象力的局限而产生不饱满的情况。而且事件的推动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几个人或个别地点以及固定时间段。庞大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人物群体都是基垫,每一个人物的任何行动都有可能推动事件的发生以及变化。正如书中蒙古地区旗主与客民冲突加剧的煽动者并非是政治人物或是商人,而是一个民间道门组织的教首,而这冲突也对满蒙关系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从中就可以看出,每一种现实情景的产生都是受到了多方的影响,而不单单只是在于主要事件的几个中心人物。

虽然虚构内容可能无法具有现实事件这么强的逻辑性,但就如“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在虚构情节、塑造人物时最好是能够观察参考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对虚构情节创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环境,将事件以及人物放在合乎逻辑的轨迹上变化。但我认为虚构内容仍旧需要作者本人的创造,因为非虚构事件在具有真实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剧情起伏,作家在创造时需要在满足自己作品立意的条件下,选取借鉴真实材料进行叠加创造,也就是说作家没必要完全按照真实事件的发展顺序或具体情况,可以改变发生顺序或是事件结果,在人物塑造上也可以将几个现实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合成于一个,这才是真正的在借鉴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这也就是我从《清代旅蒙商述略》这本记叙真实事件的书中学到的关于创造虚构作品的一点方法。

L03E51

相关文章

  • 作家之耳——《清代旅蒙商述略》

    作家之耳贵在输入好的作品,而这本《清代旅蒙商述略》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发现现实或是历史中的故事有时候比虚构的...

  • 读书笔记之《清代旅蒙商述略》

    《清代旅蒙商述略》秋原 那悠远的蒙古长调在草原上回荡,而那一行行来回穿梭的商队却远去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先来讲一个...

  • 读书笔记:战国歧途

    去年看了读库出的《清代旅蒙商述略》,非常喜欢,就对同一系列的《战国歧途》也非常期待,可惜网上都买不到了,孔夫子上倒...

  • 作家之耳――197

    《廊桥遗梦》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 主要内容: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检出了一段尘封往事。中年女性弗朗西...

  • 训练作家之耳

    《采桑子》作者 叶广芩 向我们讲述了 清朝末年 一个满氏大家庭的兴衰史。 作者向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社会历史背景,主...

  • 旅蒙商的故事(2)

    清朝顺治年间的一段时间,由于山西省北部地区连年遭遇自然灾害,一些贫苦老百姓为了讨生活,开始从右卫县(现在的...

  • 旅蒙商的故事(18)

    到了1929年,段履庄就是使尽浑身解数也无力回天“大盛魁”的倒闭在所难免。“大盛魁”的后代联合起来到归绥找段...

  • 旅蒙商的故事(9)

    到了咸丰初年,在土默川上已经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村落,开垦草场种植庄家,“板申”农业迅速在土默川上空前延伸而草场...

  • 旅蒙商的故事 (14)

    有一天王爷府设酒宴,宴请蒙古达官贵人,王相卿也应邀赴宴,席间王爷看到王相卿有些闷闷不乐,于是问王相卿有什么心事...

  • 旅蒙商的故事(15)

    明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流传很广,可谓“妇孺皆知”而可以和他相媲美由晋商开创的横跨欧亚大陆上“丝茶之路”却鲜为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家之耳——《清代旅蒙商述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di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