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助听器验配师
热爱是基石,敬业是根本
助听器是帮助听障者康复的主要工具。让患者配戴助听器后听得见并听得清,是助听器验配师的主要职责。其主要工作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为其提供最佳声音响度和清晰度,使其尽早感知声音,听懂言语并与人交流,回归主流社会。
1.热爱自己的专业
无论从业人员是被动或主动选择了这一职业,只有真正热爱此专业,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提升服务水平。听力障碍导致的后果不仅是听不见或听不清声音,更严重的是阻碍甚至隔绝了与他人的交流,尤其是亲人和朋友。
作为验配师,首先要细致耐心地倾听患者和家属的陈述,委婉而正确的讲述现代助听器所能达到的效果,增强患者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信心。
验配师的工作价值不仅在于验配助听器,更在于帮助听障患者及家人看到希望,最终体会到让患者改善聆听,交流带来的成就感。
2.持续不断学习
学习基本理论,对听觉通路解剖生理,听障者的心理,生理变化,助听器基本构造与参数及康复评估理论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虽然助听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基本理论没有变化,各个厂家的验配软件界面各不相同,但除极个别特征外,基本内容几乎一致,而且大多数兼容于NOAH软件中。
因此,与临床医学一样,验配师要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并非有什么"绝招"和"秘籍",而必须做到基本功扎实,基础理论熟稔。
在日常工作中,验配师除了要经常接受新产品与技术培训外,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及时反馈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最好的"教科书"。面对患者反馈问题,从理论上探寻原因,从一个个细节中诊断出问题所在,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就能不断丰富知识和经验。
要想服务好患者,坚持学习是每个行业的必经之路。
3.掌握验配流程,精细把好每一关
助听器验配是一个连续的流程,同时又多个环节的有机联结,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验配的成功与否。
一、听力测试与诊断
在询问患者病史,检查鼓膜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测听手段了解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和病变部位,是成功选配助听器的基础。
这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耳镜观察,纯音测听等基本听力诊断技能。
先诊断清楚,再选配助听器。
儿童听力诊断要遵循"综合诊断,多次复查"的原则。很多选配失败的案例,不是助听器不好,而是没有诊断清楚,从源头上导致选配失败。
比如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儿童耵聍栓塞没有处理就做出了诊断,甚至做了耳模。真耳分析和言语测听作为国内听力学即助听器验配的必须步骤,在我国应用尚不普遍,这可能是很多验配中心感到发展遇到"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的主要需求是听清言语,而验配前不了解其言语识别能力,其后的验配成功率会大打折扣。
二、耐心提供咨询,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助听器验配师面对的患者多是隐性残疾群体,他们有交流障碍又常不愿意主动承认,这就比处置其他残疾要困难,因此,对听障者进行心理辅导,说服其重视听力损失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与理解。验配师一定要设身处地为患者和其家人着想,了解患者的职业,验配动机,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及消费能力。否则,即便是技术参数非常吻合目标值,也难以达到其心理上的最佳满意度。
听力学属于交流障碍的学科范畴,验配师一定要练就与患者及其家人交流的本领。只有与他们交流无障碍,才能够解决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认可我们的服务,最终接受使用助听器。
三、面对儿童听障患者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将听力损失的诊断时间大大提前,出生后6个月确诊逐渐由大城市普及到全国。几乎所有被诊断为听力损失的儿童家长一开始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我们不能一味地强制他们接受,一定要耐心讲解,尽可能地帮助家长解决疑虑。
例如什么情况需要申请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项目如何申请,配戴助听器后在家如何观察,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听觉习惯,语言康复训练如何进行,或将更专业的机构推荐给家长,随后建立联系以便随诊。告诉家长现代社对使用助听器的接受和宽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心理往往来自于家长不愿意接受助听器干预的暗示。
四、面对青年听障患者
要通过成功案例鼓励他们正视现实。青年听障患者由于自幼没有使用过助听器,对外观,堵耳效应等异常敏感,常不容易验配成功,而越早接受配戴助听器,将越快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岐视常常来自于自己的担心和不自信,尤其是不愿意接受助听器,即便是接受了也要勉强自己使用小型产品,后者常常因堵耳效应难于克服而放弃。此年龄段患者还会面临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验配师如果掌握一定的遗传性耳聋知识,有助于为他们提供遗传咨询,必要时推荐到合适的机构检查。但要注意保护隐私,告知目前检查的局限性。
五、面对中年听障患者
中年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身处某重要职位或者面临升迁调动。听力损失者担任一般工作尚可,但在特殊时刻交流可能有困难,严重者影响其前程。通常患者会考虑外观,可尽量为其选配开放耳助听器或耳内式助听器。
六、面对老年听障患者
我国老年聋占听力残疾人的73.58%,是助听器验配师服务对象的主体。但老年患者一开始都不愿意承认因年老听力下降,由于听不清别人的交谈,变得越来越孤单,有的甚至引起其他疾病,这才被迫验配助听器。所以要先讲明验配助听器的重要性,否则技术上验配成功也得不到肯定。对于老年人,助听器的适应期常很长,所以使用和聆听方法的指导以及随访咨询非常重要。同时,鼓励家人理解并帮助他使用好助听器非常重要。
七、预选助,调试,并指导使用
首次调试助听器后让患者体验配戴感受,所需的强度输出和增益调试如果不当,有可能听不清或声音过大,患者的反馈有助于选配成功。
从业者至少全面掌握一个或两个品牌助听器系列的技术特点,选配模式,维修服务计划,以备患者咨询。
如果患者及其家属是第一次选配助听器,一定要耐心讲解助听器的日常使用保养事项,以得到其认可。
在此,推荐使用可接受噪声级测试,可帮助验配师在验配前预估是患者的满意度,做到心中有数。
八、调配助听参数
助听器芯片技术每一年半上一个等级,软件调节越来越尽善尽美,但是患者的满意度往往没有大幅度提高,除了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外,验配师过度依赖厂家软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一种验配方式都不能完全排除患者因配戴助听器产生的不舒适感,也不能保证输出功率是安全的。所以当患者的定制式助听器或耳背式助听器的耳模制作完成后,要考虑耳道解剖特性对声音强度的影响,借助真耳分析手段检验助听器的增益与频响参数是否合适,这是验证患者配戴助听器声输出最准确,最直接的方法,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任何验配公式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九、验证康复效果
在患者使用助听器1一3个月后,以言语测试,问卷等方式评估助听器的使用成效,修正放大参数或者改良助听器外壳/耳模,常会改善使用者的满意度。
真耳测试只能说明声音到达鼓膜的强度,不能说明言语理解如何,信号是否扭曲等。
验配助听器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日常交流,所以需要评估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
推荐使用适合年龄段的言语测试,同时通过问卷了解助听器对其生活上的帮助。目前使用助听器的难题之一是噪声下言语理解,如果安静状态下言语识别接近极值(天花板效应),可进行噪声下言语测听,如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M一Quick SIN),后者是选择助听器品牌型号和评估效果的良好工具。
十、熟悉各种助听装置的适应证
如今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进一步放宽到平均听阈80dBHL,而持大功率助听器的适应证放宽到平均听阈90dBHL甚至有更重,两者相互交叉重叠。
另一方面,植入式,软带式助听装置也逐步得以广泛应用,各种中耳成形术逐渐成熟,导致各自的适应证相互冲突。当患者的听力损失类型,程度符合多种助听装置或手术治疗时(如耳硬化症),应选用何种干预方式?这要求验配师不可能全部掌握这些知识甚至操作技能,但是这些知识了解得越多,越深入,就越利于在众多的干预模式中选择最适合患者(而不是最适合验配师和医生)的模式。这样验配的满意度会大大提高。
目前大多数人工耳蜗患者都是单侧植入,对侧需要佩戴助听器,即双模式放大。这种模式己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康复手段。验配师可向单侧人工耳蜗患者推荐该模式。还可向患者推荐使用辅助听觉装置,如FM,灯光警觉系统等,这些装置是常规助听器的有效补充,对听障者接受课堂教育,聆听音乐,看电视以及防止意外等有重要作用。
听力学专业对于单侧听障SSD也越来越重视,助听器,信号对传线CRO/双侧信号对传线路BiCROS,骨导装置和人工耳蜗植入是主要的干预选项。而临床操作上SSD患者常常比双侧听障者更难达到满意效果,这就更加需要验配师的专业服务。
十一、关注听觉言语康复和人文关怀
助听器只是听觉干预的手段,患者能否融入主流社会,其后的听觉言语康复和人文关怀必不可少。无论是听障老年人还是听障儿童,都会经历一漫长和艰苦的过程,验配师的耐心解释,康复指导与推荐,以及鼓励和支持,都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综合上述,助听器验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患者的听觉系统,心理状态,反应能力和家庭社会氛围等多个因素。
因此,必须依靠听力学家,助听器验配师,家庭成员及社会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随着我国政府对听力学教育和爱耳活动的推动,助听器验配师制度的进一步落实,通过专业人士的努力,听障朋友将会更加受益。
摘自 张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暨听力学主任医师,教授,助听器验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