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我难寻(读《野望》有感)

自我难寻(读《野望》有感)

作者: syl花语 | 来源:发表于2023-09-23 08:28 被阅读0次

今天讲了王绩的《野望》,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诗人,曾三仕三隐,他喜好老、庄,及魏晋玄学,向慕嵇康、阮籍、陶潜,但他一直处于出世与济世的矛盾中。

这首诗作于他归隐东皋后,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事件及起因,傍晚时分,王绩站在东皋的水边,不停地徘徊着,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要何去何从,归依到何处。百无聊赖时,他望向远处——树林被秋色渲染,远山被余晖笼罩,好一幅山野秋景图!这里作者将秋色与山光相互映衬,透着一股幽寂的苍茫感,也许这种意境正好符合迷惘孤独的他吧。

望向近处,牧人驱赶着牛群,猎人骑马带着飞禽回家。相对于首联的“欲何依”,颈联的“返”“归”却是一种反衬,牧人、牛群、猎人、马,这些人和物都有一个家在等着他们,作者却不知该归依何处,这个热闹的世界,没有他的位置,不是他的归依。我们可以想象孤零零的王绩站在路边,看着从他身边经过的人和物,那会是种什么心情。为什么他就不能像这些普通人一样早出晚归,过着村人一样的生活呢?他到底在寻找什么?

尾联交待了答案,路过的人和物,没有一个作者认识,也没有一个人认识他,怎么办呢?“长歌怀采薇”,我就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采薇”用典,商亡后,伯夷、叔齐两兄弟,不食周粟,隐居到首阳山,采食野菜充饥。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现他要以伯夷、叔齐这样的隐士为友,暗示了他的隐士情怀。这句话,回答了首联“欲何依”,作者找到了自己的归依之处,那就是做想伯夷、叔齐一样的隐士。

这就是王绩的寻找之旅,他在远望的秋色山光中寻找,却不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两厢喜悦;他在来往的人中寻找,却没有找到像对“嵇康、阮籍、陶潜”一样的向往和仰慕。庆幸的是,他被伯夷、叔齐的宁死不降的精神折服,此时,他笃定了避世归隐的情怀。

不难看出,王绩在找什么,在找自己,“伯夷、叔齐”就是他要努力成为的样子,那就是他内心真正的自我!王绩找到了!

这跟陶弘景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是一个道理。这是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的末尾句。陶弘景认为自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和他一起欣赏美景的人了。这样知音般的存在,就是自我的存在。能找到,真是幸运!

我的自我在哪里?我什么时候能找到呢?加油!

相关文章

  • 读野望

    文/孙葭湄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读《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赏...

  • 读《野望》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秋...

  • 读《野望》

    这几天读了几首四句的唐诗,今天这首《野望》有八句,有些担心自己背得困难一点,早晨起来就背了几遍。 到了晚上睡觉前再...

  • 2020-02-10

    读《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有感 一一在...

  • 【教学设计】人生颇不平,也要向阳生——《野望》《钱塘湖春行》群诗

    人生颇不平,也要向阳生 ——《野望》《钱塘湖春行》群诗阅读 一、初读,感知诗歌大意 【预设】《野望...

  • 心安之处是归处

    旧梦无痕来匆匆, 白云出岫山重重。 登高望远难寻觅, 吾心自在即归终。 读再回首 思念如烟有感。

  • 读唐诗《野望》

    野 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徏依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

  • 2020-02-13

    读《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有感 一一回到原点,问道方圆 最近我读...

  • 2020-02-19

    . 读《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有感 一一灵动源于扎实的课堂改革 最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难寻(读《野望》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xx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