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岁首,防控疫情。蜗居斗室,静心翻书。
书架上的《论语》,是好久以前买的。孔夫子语录,是对人思想修养的指导和教化,尤其关于学习、交友、个性修为的言论,充满了质朴与率真,散发着本性的光芒,读之醍醐灌顶。一些有关父子君臣的礼教,相对有一些固化,钳制人的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强调一下社会秩序,想来也无可厚非。在于我们批判吸收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记得小时候学习的第一篇古文,就是《论语六则·学而》。那时为了考试,老师照本宣科逐字讲解它的字意,讲古文的断句方法,之乎者也的用法等。我们坐在下边填鸭式的照单全听,不求甚解。等到下课,甩甩一知半解的脑袋,跑出去疯玩。
那时学校的操场好大,周围是一排排笔直的白杨树。我们几个好朋友有时便跑到小树林里,用叶柄拉钩钩玩,也会你考我几句,我考你几句刚学的课文。偶尔闹了小别扭,过几天也就忘了,依然和好如初。
那时的学习枯燥却令人回味,朋友简单而终身难忘,时光快乐而充满活力。如果再明白一些人生的哲理,懂得人不知而不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吧!

学而第一篇,讲述了孔子三乐:学习加实践是很开心的,在学习中交到朋友是很愉快的,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是很快乐的。由此又想起孟子三乐,颇觉更贴近现实生活和内心感触。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人越长大,越对世间真情倍加珍惜。亲人安康,内心丰盈,事业有成,是近年来最大的心愿。
过年回家的时候,给父亲包了红包,是年节的一点心意。看见父亲满心欢喜,一家人在一起,心安许多。父亲年纪大了,却不肯到子女身边来,依然和姨过着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父母给我们的是生命,恩深似海,无以为报。唯愿父母健康长寿,一家人平安喜乐,是生为儿女最大的欣慰。
说起工作的事,有苦亦有乐,全在自己体会。记得期末考试前,整个人处于炸毛期,myr 一大早就送来个包好的平安果,一个精巧的手工小信封,上面用彩笔写了大大的名字,里面是稚嫩的祝福:祝老师平安节快乐!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感动,感激。
学生中总会有这样一些品学兼优的高足,他们勤奋,懂事,总觉得这样的孩子是来报恩的,让老师的心里何其欣慰,他们形象好,学习好,人品好,这样的孩子,你怎能不喜欢?
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学霸毕业之后很少再与老师联系,反而是那些经常被你批评教育的学生,毕业之后对你恭敬又亲热,真是令人意外呢!
不管怎么样,始终秉承着一颗真心,一碗水端平,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是一份渡人渡己的工作,既帮助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热爱这份工作,这是自我成就的体现。
有人说现在的老师教的是知识,做人还需要父母来言传身教。其实老师何尝不是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呢,教师的精神气质是无声的教材,教师往那一站,就是学生对真善美直观的体验,相比之下,说教,反而显得那样苍白。
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道德修养和精神底蕴,将外在的学问内化于心,将内在的修养外化于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界万物皆有可学之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唯有谦虚积极,才可让自己的人生不断的丰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