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13
备注:day336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姥姥语录》之《最长的三里路》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倪萍
名言佳句:等走过长满茄子、辣椒、黄瓜、芸豆、韭菜、小白菜、大叶莴笋的菜地时,我已经喊不出姥姥了,嗓子里填满的都是咸咸的泪水。
内容:一生中走过很多路,最长都走到了美国的纽约,可记忆中走不够的却是从崖头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门口那条三里长的小路。
从一岁到三十岁,这条路来回走了一百多趟,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够。
第一次单独走,也就六岁吧。
六岁的我,身上背了大大小小一群包,胳膊挎的,胸前挂的、背上背的、手里拎的全都是包,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被包包围着,远看就像个移动的货架。
口袋里被母亲缝得死死的是钱,这一路我不和得摸多少回,生怕丢了。
每次到了家门口,姥姥都会说:“小货郎回来了。”姥姥说这话的时候,眼睛转向别处,听声音就知道她哭了。先前姥姥说滴雨星,后来我说下雨了。
六岁到九岁这三年,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么多好东西姥姥会哭,九岁之后就懂了。
三里路,背了那么多包,按说我是走不动的,可我竟然走得那么幸福、那么轻盈,现在回想起来还想再走一回。只是那样的日子不会再有了,有的是对姥姥不变的情感。后来很多年里,包是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了,再后来就干脆背着钱,那大包小裹的意思没有了,七八个包往炕上一倒,乱七八糟的东西堆一炕的那份喜悦没有了......
背着包的我走在崖头镇的大道上,简直就是在飞。但快出镇口时,我的步子一定是放慢的,为了见见彪春子。
这是一个不知多大岁数的女人,常年着一身漆黑油亮的棉袄棉裤流浪在街头。八岁那年,又是独自回乡,我在镇北头遇见她了。彪春子老远就跟我打招呼,走近才知道她是向我讨吃的。彪春子在吃上面一点也不傻,她准确无误地指着装罐头那包说:“你不给我就打你!”
我哭了,她笑了;我笑了,她怒了。
没办法,我拿出一个桃罐头给她。聪明的彪春子往地上一摔,桃子撒满地,她连泥带桃地吃一嘴,你这时候才相信她真是个傻子,连玻璃碴子吃到嘴里都不肯吐出来。很多年后我都后悔,怎么那么小气,包里不是有大众饼干吗?
最后的十米路是姥姥家的院子。先是路过两棵苹果树,每次也都是从这儿开始喊姥姥。
三米的菜地恨不能走上三分钟,绊倒了茄子、撸掉了黄瓜......红的柿子、绿的辣椒全都没舍得摘,就等着我这个出外的城里人回来吃。欢呼啊,豆角们,欢笑啊,茄子们,满眼的果实,满脸的笑容。
一个梳着小纂儿的姥姥出来了,我的三里之地走到尽头了。
我到家了。
启示:母亲在我小时候经常对我说起她求学时和参加工作后的经历。那时天不亮,姥爷就挑着水桶送要上早读的母亲到同村的孩子家和他们一起结伴上学。然后姥爷再挑水回家把水缸装满。每周姥姥总是腌好咸菜让母亲带到学校,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钱。
工作后,每月母亲都会把钱和信装在一起寄给姥姥。到点时,姥姥就到村头等着邮递员。姥姥可指望着每月这些钱贴补家用哪。那时的母亲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后来又被派到外地实习半年,从南方回乡时母亲不顾长途跋涉的辛苦硬是给姥姥带回了雪白的稻米。
母亲说把稻米带回家给姥姥时觉得特别自豪,他自小就在家人的鼓励中形成了自信、坚韧、开朗的性格,成年后人缘很好,热情大方,待人接物总是让人如沐春风。他在少年时见识过富庶的南方,也经历过物资匮乏的的年代,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一直都懂得“舍”这个道理。按理说少年时母亲经历过家境的不殷实,多少会影响他的价值观,没想到这反而造就了他赚钱的能力。
他从未觉得自己的家庭在养育他的过程中缺乏了什么,反而他觉得家庭的给予让他感到很幸福。在这种强大的生存逻辑面前,他自然成为了当时同学们中的佼佼者。
他和自己的奶奶特别亲,自小就招人疼的母亲也很争气,虽然他是女孩但家人却把他捧得很高。每年姥姥家窑洞上的甜梨成熟时,他的奶奶总会把它们仔细地用布袋装好放进樟木箱子里等母亲回来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