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图侵删
《美丽人生》是意大利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经典剧情片。
这部电影以二战时期的纳粹集中营为背景,通过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千方百计以幽默与智慧守护儿子一颗童心,最终牺牲自己保护家人的故事,展现人性光辉和父爱的伟大。
战争总是个令人感觉沉重的话题,但导演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将一个父亲的情感投射在角色身上,让这部影片形成了“笑中带泪”的风格。
二战期间,德国人对犹太人赶尽杀绝,圭多和他的孩子被抓去了集中营,爱人朵拉不离不弃,也主动申请去集中营。
父亲圭多为了给孩子美好的童年回忆,骗他说这只是一场赢得坦克的游戏,游戏结束,我们就回家。最后一晚,圭多本可以与孩子躲在屋里,等待第二天太阳的升起。
可他知道妻子即将面临死亡,便不顾一切阻拦,安顿好孩子,无所畏惧地跑向那辆载着妻子的货车,告诉车上一群人“到外面跳下来,就可以活下去”。
剧末,他牺牲自己,给了妻子和孩子美丽人生,或许妻子孩子活着,就是圭多期待的美丽人生吧?
在晦暗无光、生死未卜的集中营里,圭多永远面带笑意,对儿子说“我们是在玩游戏”,很多观众认为,圭多应该告诉孩子真相,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残酷的现实。
是的,圭多的谎言并不能带来任何改变,并不能让他们回归以前美好的生活,也不能改变死亡的结局。但是,圭多选择了保护孩子的童真,也赠予了他笑对生活、乐观处事的宝藏,他期待,在孩子侥幸活下来后,人生会永远有一束希望的光。
童真,是灵魂的自由与精神的极乐。在充斥着压力与灰暗的社会里,很多人被生活狠狠地拍在地上,见过了太多现实,碰过无数次壁,心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与应试中,变得阴沉而无光,回忆童年时光时却发现,那时的自己,拥有想象与希望的翅膀,从未被现实束缚,拥有自由的灵魂。
见过现实,也要相信美好。童真为孩子插上自由的翅膀,哪怕他们将来可能被现实困住,但,在童年,他收获了自由的灵魂、乐观的态度和充满一切可能的自我。
所以,圭多不是在自我欺骗,也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灰色的现实生活中,抓住那一束金色的光,赠予孩子一份希望。
我想,当影片中可爱的小男孩长大成人后,心中应是了无阴霾的,毒气室以及焚尸炉的烟雾,大概不会侵扰他香甜的梦。
午夜时分,他大概会做梦,梦见与父亲在玩游戏,在捉迷藏,在静默游戏里、梦的最终,他积满了一千分,一辆真正的坦克出现他的眼前,在兴奋之时,全然不知父亲悄然地离开,微笑着从他的身侧消失身影。
影片中的温情,就像在泥泞的沼泽地里,开出的一朵鲜艳娇嫩的花。这部电影没有突出法西斯的罪恶,而是借助于夫妻、父子间的温情,而是,留出一丝丝的缝隙,让人得以窥见其背后那片冰冷,正是因为这人间温情,大千世界才如此的美丽动人。
当然,不可避免的,我们会想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我们的同胞也曾面对如此不堪的局面,每天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恐惧不安、死亡的威胁就是生活的常态。
电影《美丽人生》,只是战争时期的一个缩影,结局多数人重获新生与自由,生着狂欢,死者默默。
但侵略者的丑恶不应该被遗忘,因为,历史比电影里残酷许多,被虐杀的同胞、慰安妇、毒气屋、人肉靶子等数不胜数。
在战火缭绕、命如蜉蝣的大时代里,侵略者的恶行昭著,他们把无数中国人置于骨岳血海中,有今天不知明天。
如今的中国崛起强大,革命先辈用生命,许给我们一个真真正正的美丽人生,给予我们和平安宁,比起战争中的人们,我们是幸福的。
可今天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可以说是用他们的献血铸就。所以,侵略者的恶行虽然百般辩解、洗白,甚至不敢在世界人民面前承认,却永远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不能忘,也不敢忘。
枪炮声依然回荡在耳畔,愿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没有战火,每一缕阳光下都是人们的笑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