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每天八节课熬了六天,终于遇见星期日了,我可要好好善待那难得的自由时光。
正值酷暑,烈日当空,三十八度的气温,人坐在家都能冒汗,更别说游走在太阳底下了。不过,太阳下的那点热于自封为游神的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一张公交卡,一把遮阳伞,一瓶我自己特别熬制的水,一个手机足够支撑我随心所欲的闲荡。
慢悠悠地走在服装大市场,满目都是穿着后颈窝晃荡着吊牌的漂亮衣裙的美女模特,偶尔走过我身边头顶扎着马尾的帅哥也并不稀奇,然而朝我迎面走来的一个小身影却切切实实地冲击了一下我的情感阀门。

那是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身穿某个学校的蓝色校服,脖颈上系着红领巾,手里举着一摞报纸。
“阿姨,您需要买份报纸吗?”小男孩走到我面前仰着脸很有礼貌地问我,他的眼神中满满的都是期待。
“不需要呢。”我几乎是不加任何考虑就拒绝了小男孩,我是从来都没有看报的习惯的。
小男孩“哦”了一声,有些失望地继续向前走,而我就像突然被惊醒似地回头看了一眼小男孩,我感觉自己对他的态度显得冷漠了些。
他才不过七八岁,但他却没有像大多数同龄的孩子那样待在空调下看电视玩手机向爸爸妈妈撒娇要这个要那个的。在这样的炎炎烈日下,那么弱小的一个孩子走上街头向来往的行人推销他的报纸,不管他是出于家庭经济的窘迫,还是出于对自身胆量与独立性的历练,这样的孩子都是值得我们鼓励的。
我掉转头,紧走几步,笑着叫住了小男孩:“来,阿姨买一份报纸。”

小男孩忙不迭地从那一摞报纸中往外抽着一份报纸,情急之下将报纸撒落到了地上,便连忙弯腰拾起报纸。
我将那份弄脏了的报纸拿在了自己手里,一边从包里取出十块钱,问小男孩:“一块还是两块呢?”
“一块呢。”小男孩回我。
小男孩看到我拿出一张十块的钱,显出一副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样子,随即又扬了扬挂在脖子上的微信付款码,那意思是让我扫微信付款。
我拿出手机扫码支付了一块钱,心里暗笑着,那小东西还挺机灵呢。
我提溜着那份并不怎么招我待见的报纸折回来走向地下通道,走几步后,还不忘回头,看看那个小男孩。而那时,我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女孩也正从小男孩手里拿了一份报纸,用手机扫码付款。
而当我走到百货大楼门口的时候,又看到了另一个与小男孩年纪差不多的手拿报纸的小女孩。小女孩的身后站着她的妈妈,妈妈手里也拿着一摞报纸。我见到小女孩时,她的妈妈正在训斥泪眼婆娑的她:“你看看你同学卖得多好,我又不是叫你一定要卖出多少报纸,但至少你得向人开口呀,这点胆量都没有吗?”
我并不完全赞同小女孩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但妈妈顶着烈日带孩子走上街头进行社会实践的行为却是令人称道的。
我想大多数从小男孩或是小女孩手中买报纸的路人都不会是因为喜欢看报或是出于同情才愿意付出一块钱的,他们只是感动于那么幼小的孩子敢于走出家门尝试生活辛劳的那种勇气与行为。
现在很多父母都会抱怨孩子懒惰,不爱学习,不懂感恩,不会珍惜,却不会认真去想自己家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大多数父母都会不遗余力地为孩子创造尽量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他们包揽一切,让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让他们觉得只要自己想要拥有的东西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让他们觉得不用努力不用付出就可以生活得很好。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长到十来岁的孩子脾气暴躁,情感脆弱,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抗挫能力,学习很渣,沉迷于电子游戏,每天混着时间,荒废着自己的青春,耽误着自己的未来。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未曾尝试过生活之苦,也就感受不到生活之乐,在培训学校待得久了,见多了那些整天玩着游戏吹着空调吃着肯德基学习一无是处却总喊着无聊无趣的孩子,我常会忍不住想,那些孩子真应该被放在四十度高温的工地上去搬搬砖,出点汗,流点泪,受点委屈。或许那样,他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父母谋生的艰难,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与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训练孩子在家洗洗碗,洗洗臭袜子,擦擦地,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一定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走出家门去感受这社会的纷繁复杂,人情冷暖,也一定能锻炼孩子的胆量,让他们慢慢成就自己坚强勇敢不会被生活的风浪轻易击败的强大的内心。
阿姨不一定会买小朋友的一份报纸,但能手持报纸走出家门走上大街问出“阿姨,您需要买份报纸吗?”的小朋友就已经走出了成就更好的自我的第一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