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但凡是个正常的人类,谁都会面临过压力。不过,即便如此,也并不代表着人人都能正确认识它并知道如何应对和管理它。最近学习了《压力管理》,刷新了不少对压力的认知。首先从概念上,了解了什么是压力?

心理学对压力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提出的:他认为,在人对环境进行评估后,如果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不能应对问题、或者很难应对问题,就会感到有压力。还是举个具体的实例吧,比如在简书坚持日更这件事,如果白天能抽出时间来完成,我会觉得压力很小,但是当白天没法抽出时间进行写作,到晚上还要陪睡,我就会觉得坚持日更这件事很有难,压力变大了,因为我的应对资源——时间非常非常少,不仅如此,我还要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中进行意志力与惰性的搏斗,所以在同一事件下,我的能力或者资源不够,我对事件的压力感受就是不同的。到此,就知道了,压力其实是一种失衡的状态,它是一种主观上认为,外部要求与自身拥有之间的不平衡。

那么,压力对我们有没有什么作用呢?没学习《压力管理》之前,我会认为有压力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常常听说压力摧毁人的健康、心态等等之类的,至于“化压力为动力”,那也只是少部分特别励志的人,才真正有的体验。但是学习了课程之后呢,才意识到,我这种对压力的“偏见”太狭隘了。通过下面一张图,可以比较直观且理性的看待压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过高或者过低的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而适度的压力,却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为啥压力太小也不好呢?因为如果压力太小,人的惰性往往很容易使人散漫,很难激发我们的努力意识,精神状态也会变得消沉疲惫、什么都不想干,变得没有欲望也没有动力,我断更之后的那几天,就是这种感觉。没有了压力,就很容易思想和心态出现滑坡。而压力过大的负面影响就更不用说了,长期的高压损伤人的健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里就不多说了。
那有了上面新的认知后,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化压力为动力了,应该尽量让自己的压力水平,处在倒U形曲线的中间部分。当觉得压力过小,我们要学会适当给自己加压,当觉得压力过大,就要给自己减压。具体如何给自己加压和减压呢?改天再来跟大家分享一些简单的方法吧,今天的收获,就是知道适度的压力,它也是有好处的,“化压力为动力”并不是少部分人才有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