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我们的红薯粉条儿也从加工厂的冷库里拉回家,用一根粗绳子绑在几棵树上,把冰用手碾碎,晒干了,就可以收回家了。
年年如此,年年都是姐姐、妹妹过来帮忙晾晒,今年小妹夫也加入晒条儿的队伍来了。
这两年漏条早,晒条也早。刚结婚那会儿,都是选择在一家,几个种红薯户聚在一起,支一口大锅,几个老爷们围在一起,和着芡粉面,记忆中,面和好长时间,才会下锅。一人端着有几个洞的大铝瓢,可别小看这项工作,粉条的步粗细均匀与否,全在这个人的掌控之中。这项工作最吃力,他们往往轮流着干,一个是受不了的。从滚烫的锅里捞出来,随机挂在细木杆上,搭出去晾一晾。到了晚上,还得起来在粉条杆子上泼水二至三遍,让受水的冻的均匀一些。天气不好,收起来,放在阴凉的屋子里,等天晴了再拉出来晒干。
时代不同,方法也进步。和面有了机器,漏条的不用人端着,也有半自动化设备,冻条有了冷库,不用非得冬天漏条了。节省力气,不再冻手冻脚了。
科技就是生产力。
大半天时间,红薯粉条就晒干了。今年红薯产量很垃圾,只收获二十多杆细粉条儿。我们不再出售,给亲人送送,剩不了多少,所以,我们自己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