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弟回家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我带着病未痊愈的身体,承担起了一家人的饭菜。母亲在饭桌上说,她现在年龄大了,什么也做不成,以后全家人在一起,她就不再管做饭的事了,孩子们做什么,她就吃什么?
我说早该这样了。就是有一点,那就是你的孩子都愿意给你做饭,你也要舍得每个孩子给你做饭。还像以前一样,你舍不得大弟和妹妹上锅,那可能你的手就还放不开了。
母亲还是那话,她说,大弟和妹妹家里有长辈,平常辛苦,回到家就是为了躲个清闲,还怎么能让再干活呢?
我呵呵,没在说什么,弟妹也没话。
老实说,小的时候,我是在母亲的“你是老大……”中洗脑长大的,自认为自己多干点一点没问题,这几年自己身体也不好,人一多确实也干不动活了,才开始慢慢的觉得这句话其实也是有问题的,年幼时,我是老大,多干点,没问题。那么老了呢?不是应该年轻的弟妹多干点吗?
尤其这几年母亲对我不满意的地方越来越多,我的感悟也就越来越多。
不是因为我是老大,就该照顾弟妹,而是母亲没有弟妹那样爱我,所以我累点,苦点她也不心疼。
前几天我血压飙升,那人吓的不行,跟父母说起这事时,母亲平静的说了一句:生活好,没负担,心太闲了,血压高很正常。
母亲的话就像说着与他无关人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还是说服自己宁可相信她是不懂血压高的凶险,也不想承认她不在乎我的身体。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人生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接纳父母并不爱你;第二个阶段,接纳你的孩子没有你想象的爱你;第三个阶段,接纳你的爱人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第四个阶段,学会自己爱自己。
这段话令我感触很深。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父母一定爱孩子,孩子一定最爱父母,夫妻在一起生活是因为爱,实际上这一切并不是事实。父母也有不爱孩子的,或者说,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父母对每一个孩子的爱并不一样。同样,不是所有的人都爱父母,每个孩子爱父母的方式也不同,有的爱恰好是父母想要的,有的爱父母并不一定想要。再就是,夫妻之间,一起生活并不一定是因为爱,当然分开的夫妻也不一定是因为不爱。
说到底每个人一生最需要努力的是学会接纳所有人的不爱,并试着爱上自己。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人生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胸怀大志却有虚度时光,聪明不足却又喜欢拖延,学历不高又不努力,不满意自己有自我安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叫醒自己更加困难的事情了,想要什么?你真的要去付出,能自律的坚持下去,都会变成你蜕变的奇迹。
很是赞同。每个人的觉醒期其实并不同,木讷如我,年过半百后,才终于感悟到母亲对我的爱其实都是努力表达出来,演出来的,根本没有行动。一方面是因为无暇,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不配。想通了这一点,再遭受母亲的冷落和区别对待时,我早已不在纠结母亲为什么不爱我,我怎么做她才能爱上我之类的愚蠢问题,我只会想,我是母亲的女儿,对她好是我与生俱来本能的技能,我无力拒绝。
既然无法改变,不如坦然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