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工作闲暇之余,想给妈妈发个红包,看到桌上的纸笔,回想起小学时……
我上小学的时候,三年级之前是一个学校,三年级之后,又是一个学校,我家,离第二所学校,更近一些。其实二两所学校,现在看来距离都不远。可对于交通不那么发达的年代,对于一个父母都没有时间接送的小学生来说,还真的挺远的。也正是出于距离原因,我转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二个小学。
三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有自己朋友圈和比较亲密的好朋友了,突然换到一个新的环境,最开始,我感觉和周围格格不入。坐在我周围的同学,下课了都各自与自己的好朋友玩,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被孤立了!
第一天放学回家,我用“甩”的方式,把自己的书包丢在客厅的椅子上,椅子收到重力的冲击,发出巨大的“咚!”的一声。声音太大,我妈很快从书房走出来,看到我妈的一瞬间,想和我妈发泄的不满不见了,剩下的,是左右乱瞄的心绪眼神,想着,完了……我妈那锐利的眼神,秒杀了我一切的不满。灰溜溜的拿起书包,把椅子扶正……回了自己的房间。
回房间后,自己的地盘,胆子直线上升!不满的小情绪…来了!委屈啊,不满啊,愤怒啊……什么都有了!凭什么你们说转就转了,凭什么你弄的我都没小朋友玩了,还虎视眈眈的瞪我!我要反抗!我要爆发……站起来!开门!出去……额……出不去。出去了也不敢和我妈爆发!想了半天,我想到了一个不用和我妈正面爆发的办法:“写信”。给同在一个屋檐下,日日相见的妈妈,写信!
我涂涂改改、书写了当时我人生中最长的一片“大论”。刚开始,写几个字觉得不好,划了重写,又写几下,又划掉。涂涂改改,总算写完了,真不容易啊!写完了,我的情绪,也莫名的平缓了下来。重头看一遍,惨不忍睹!这涂涂画画的,和鬼画符一样。抄吧!一股子干劲的扯了信纸,低头猛抄!抄着抄着,觉得这里写的不好,改!那里写的不够详细?改!这句话还可以那样说耶,改!总之抄抄改改吧!这应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改稿”。虽然那时候我不知道这是改稿。
完成自己的大作之后,那小心情,美滋滋!还郑重其事的那个信封折起来。现在想想,那应该就是完稿的成就感啊。不知写的好坏,反正完成了。完成的兴奋感,导致我一夜好梦!
第二天早上,我比平时起的都早,偷偷摸摸的开始找地点,那种特别能引起我妈注意到地点被我挨个筛查了一遍。最后选定在我家的佛龛。原因是,我妈信佛,每天早上都上香。紧张!带着前一天我妈放桌上的早饭钱,拿着书包撒腿猛跑。早饭肯定是没吃好的,因为心里一直惦记着我妈看没看信!看了之后会是什么反应。脑子里没闲着,翻来覆去的胡思乱想。当然,一整个上午的课…也没学到啥,就盼着下课了…
中午回家,我妈没在家。有失落,也有放松。熬过一个中午又一个下午,终于晚上放学回家。到家,一开门,我妈看了我一眼:“回来了啊”。语气及其平淡。我不知作何反应,傻呆呆的望着我妈。她噗嗤一下,就笑起来了,“行啊,小妮子上学没几天,学会写文章了!”
结果是,一个晚上的沟通,我妈给我说了很多,让我知道了更多我的“家庭现况”以及我为什么一定要转学这件事,还讲了很多我那个年纪还不懂的道理,然后教了怎么去找新的小伙伴玩。沟通,比我想象中的场景,愉快轻松的多。从这开始,我养成了一种不知道如何面对面沟通的时候,写信沟通的习惯。也正是这一次的“长篇大论”,让我发现,沟通还有另一种可能。可是如果我没有坚持写完,一直在开头涂涂改改,我连沟通的机会可能都没有,又怎么做的完美沟通呢?
长大了,读大学参加工作,我发现一个规则:“完成胜过完美”。在没完成的时候追求完美,那我可能会一直纠结在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没有从头到尾的写完整,就去想着完美,即使再妙的灵感,你也只能在开头徘徊不前,只有完成了,才能修改到完美。
著名编剧[拉里·格尔巴特]说过这样一段话:“你要允许自己有写不完的权利,总得大体上写完,才能开始修改。即使是再妙的句子,你也只能暂时放在那里继续向前写,一直写到最后,到那时,你很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想写的时候,就去写,一直写到最后,完成了,才有完美。
马云如果没有坚持下去,还有现在的淘宝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