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本质:
所有的夫妻,吵架的模式基本上是一样。
最大的感受是婚姻生活是一个人的事。
张德芬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一个人的努力,也可以让婚姻生活变得很好。
四段:
1.月晕
2.幻灭
3.内省
4.启示
一月晕现象
归属感 确认自己的重要性(童年)
为什么谈恋爱?来自内心的需求。
人的一生都在找自己童年缺失的东西。
双方都是在找能补充自己缺失部分的人。
阿德勒
海灵格 《谁在我家》疗愈我们早期内心的伤痛
让你回到童年间,感谢他们。为什么要感谢?因为我们本身是不缺少爱。
学会放手,不对对方期望。
刻意去感受对方的感受。
二、幻灭
幻灭是礼物。找到爱的流动的感觉。
1.偏差行为
《正面管教》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得到满足的认可,
就会出现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 小孩子 捣蛋发脾气
权力斗争 过年回谁家 红豆曲的歌词
报复心理 破坏物品 你惹我生气我买个包
自我放逐 破罐子破摔
当觉得自己的情感被忽略了,自己早年间的伤痛被唤起来。
不知道怎么处理,只能打压到潜意识里。
父母唠叨,孩子该干什么干什么,无所谓。
都进入了潜意识。不愿意揭示童年的伤痛。
争吵比承受心碎简单得多。宁愿生气。
生气的好处:
麻痹心中的痛,不需要面对曾经的伤害。
让对方产生罪恶感。从而控制对方。
生气让自己感觉自己是对的。
小时候反抗不了父母,现在可以和伴侣吵架。把愤怒表达出来。
作者说:你到底是想要追求自认为的对,还是追求快乐的生活。
夫妻之间的吵架是牺牲对方来保护自己。不希望自己的内心重新去面对童年时代的缺失和伤害。
案例:
玛丽洗完澡,卫生间一团糟。
约翰刚开始好好提醒,后来就爆发了。
玛丽觉得你就不能帮忙打扫一下吗?不就一个卫生间吗?
咨询师开始聊童年往事。
约翰经常觉得自己被忽略。因为自己在家最小。希望伴侣能够认真倾听他说话。
玛丽玩了玩具不收拾好。父母每次都警告她一次,第二次就把玩具扔掉。玛丽觉得父母不爱她,为了房间整洁而扔掉自己心爱的玩具。
把自己内心的伤痛打开。要揭示自己内心的伤痛。
吵架就会有建设性。
假如约翰这样说:我对这种事特别敏感,我觉得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我的话总是会被忽略。
假如玛丽这样说:我觉得你每次都指责我,我都感觉很挫败,从小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会扔掉我的东西,我觉得她们不爱我,你也不爱我了。
吵架争论谁会是美国下一届总统。
为了一双鞋子放在哪里。
愤怒的表现:3种
攻击对方
情绪抽离,不说话,眼光中含着怨毒。我只是个观察者,与我无关。(男人)
被动攻击(我没事,我很好)
最近的距离是面对自己内心的那份伤痛。
案例:
玛丽和约翰为电费单吵架。
冬天用电多了,电费变多了。
错误的吵架方式:
女方的要求:两个人独处。
最后男方抽离。
约翰:我多加点班?你还好吗?玛丽(倾听)
玛丽:不好,我很烦恼。说自己的感受。
约翰:同理心倾听,星期一要求加薪。
玛丽:不,真正困扰自己的不是电费单,这个问题,我已经遇见过很多次,从出生到现在。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电影 当幸福来敲门
不责怪对方,就有机会察觉自己。
约翰:
玛丽:我父亲每次给我买东西,都会抱怨花很多钱。
约翰:我母亲也是这样,每次都说我们没钱。她几乎从来都没对我笑过。
最好的方式:用爱来回应对方心中的伤痛。调动自己早年间对她的那份爱。而不是"你应该"。这是婚姻中最糟糕的词。这种话讲完后,对方会更生气。
报复心理,你让我不舒服,我让你更不舒服。
进入第四个阶段:放弃。
与其苦撑,不如分开。分开是从爱的角度出发的。
3.内省
面对两条路:
妥协
了解真正的自己,把伴侣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当作首要阶段。
婚姻中的3个角色
1.受害者角色
2.迫害者角色(愤怒)迫害别人或者迫害自己
3.拯救者角色(这事怎么办?)
我的肩周疼,你会怎么想。
三个角色不断转化。
很多人都是受害者牢笼。
很多父母都是做拯救者的角色,孩子就是迫害者角色。
1.左右为难
(出轨)离不离婚?
作者建议:追随自己的真理,静心想想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不要被外在需求所困扰。
2对自己原生家庭的死忠
导致夫妻间产生很多矛盾
爸爸喜欢发脾气,儿子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关键时候大发脾气,会回到爸爸的老路上去
所有的决定都是以家庭为主这样永远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困扰
3.牺牲心态
在家洗碗
一眼就知道谁开心谁不开心
怎么这么多的碗?不让她洗,她还不愿意。
劳苦功高的人。
我爱这个家,我愿意洗碗。
同样是对家庭付出操劳一辈子,感受却截然不同。
牺牲者会培养放纵者。
家里一定有一个人觉得这一切都是心安理得的。
不知道是谁造就了谁。
视家人、朋友等一切为负担
4.依附心态
没有他我活不了
父母依附孩子。只要你好,我们怎样都行。
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
对双方都伤害很大。
孩子其实觉得很痛苦,对自己也不满意。
5.投射
你在批评别人时,你经常会发现你说的特质,都是自己身上最具备的。
对别人不满意的地方,恰恰是自己最需要的。
对整个世界的不满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起来是对伴侣方不满意,其实是对自己不满意。
6.竞争关系
你觉得妈妈好还是爸爸好?
你更爱谁?
还会因此生气。
觉得对方事业好,也不开心。不是以对方为荣。
7.死亡的诱惑
这辈子都毁在这个人手上了。破罐子破摔。
穿墙原则:
1.解决问题就要跳出问题的框架。突破认知,学会心理学框架,换掉物质框架。
2.是宝贵的礼物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3.你看到的每一件事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遇到的问题,百分之百负责。了解自己内心的缺口,不要去怪罪别人。
都是他的错,怎么能怪我。那么
是谁找了他?是谁跟他互动的呢?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对生活发生的一切?100%100负责。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不可以解决的。
7穿墙的捷径:
接受一切
什么是真正的爱?
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不会觉得心力憔悴,也不会觉得要感激。对每个人好,包括自己。
无条?件地付出是最好的爱。
王阳明
4.启示
案例:
自己和老婆吵架,吵得天昏地暗的
假如此时此刻我是爱她的,我会怎么做?
我会去抱她。
我会去做她爱吃的菜。
获得了启发的感觉。
修炼灵魂:
家里的沙发、卧室、厨房
"允许" "let"
你做的事是从心的。
尽人事听天命
焦虑是来自对无常的抗拒。
依据灵魂的本质去做事。
在内心里感谢自己的父母,接纳我们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