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 续集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
在克里斯多福第1本亲密关系中,他讲到了亲密关系的4个阶段,分别为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几年之后,他又写了一本续集,更多的是给出一些具体的策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和自己的灵魂关系进行亲密接触,怎么样更好地去了解自我。
放在前言所说的话:
这本书带领我们运用“走过程”这个工具,重置我们的信念系统,让我们学会认出自己的感觉,并且放松去接纳它,通过这种方式来转化我们的亲密关系。
所谓的“走过程”是说我们可以运用书中提供的各种方法去直面并接受生活中各种不舒适的感觉,接受感觉本身并直接体验藏在感觉背后的东西,去充分经验关系带给自我的成长机会。
在书里我们可以去看见和突破“我不够好”“我不够完整”“我不配得”等等这些局限着我们并且隐藏很深的信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放下,卸下自身的防卫体系,放下评判,从而回归内心真正的快乐。
内容概要:
这本书总共讲到了关于无拘无束的关系原则的8条。
1. 我的伴侣不是我快乐的来源,我才是。
2. 我的伴侣不是我不快乐或痛苦的起因。
3. 无论我多努力,我都没法改变我的伴侣。
4. 关系中的问题只是故事而已。
5. 特殊性不是爱。
6. 我的伴侣支持我在接纳、觉知和欣赏方面的成长。
7. 我和伴侣各有一艘自己的船。
8. 与伴侣的沟通反映了情绪成熟度和意识形态。
我们从今天开始会每天分享1条。
第1条: 我的伴侣不是我快乐的来源,我才是。
你有的时候会不会有这样的信念,“我不够好,需要一个外人帮助才能够让我变得更好。” “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能够让我自己感觉更加完整。”这种意识观念可能隐藏的很深很深,我们在短期内都没有觉察到他的存在,但这些观念其实暴露一个点,就是我们都认为外在的东西才是我们快乐的关键。如果找不到这种外在的人或者物,我们要么就会继续向外去找,要么就选择自甘堕落。想一下你有吗?(反正我有)
但你有没有跳出框框来思考一下这个信念,它说明我们的爱其实是需要条件的,我们需要别人某种程度上的给予和付出,比如说我们会对他人抱有期望,伴侣必须怎么样我才能够开心,如果伴侣不这么做,我可能就会很不爽。我们好像一头饥饿的狼,我们的需求似乎永远都没有办法满足。
但我们又没办法向伴侣去示弱,乞求他应该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快乐,这样似乎会显示自己很脆弱、很无能。所以我们会想办法吸引对方的注意,比如说我们采取一些方式让伴侣嫉妒;或者告诉对方我这么做一切都是为了你,让对方产生一种负罪感;或者说通过其他的方式让对方觉得这种索取是理所应得的。
嗯,能够让我们快乐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说金钱爱好,工作,健康家庭等等,但其实真正能够让我们快乐的只有我们自己。因为真正的快乐是在当下此刻可以体验到的,而我们所奢求的很多的目标愿望等等,它其实都是指向未来的。
快乐其实一直都在那里,只是当你不舒服的时候,你就不会体会到那种好的感觉,只会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那种坏的感觉上,所以你感觉到不快乐。于是你就会努力地去找解决办法,从此就会更加加深这样一个信念,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真正的快乐是不依赖于任何事物的,它就在你身边,最主要的是看你能不能觉察到它。在亲密关系中,当伴侣夸你、给予你一些温馨的感受时,你以为这就是快乐,其实不是,只是在这个时刻,你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的特殊性而已,而在其他的时刻你没有感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