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睡在诗歌里中国传统文化
《敕勒川》赏析: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敕勒川》赏析: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作者: 读思之所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19:11 被阅读0次

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从诗歌的角度看,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很多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诗,不但脍炙人口,而且流传千古。

如果抛开哪怕一丝一毫的夸张成分,只看“脍炙人口”和“流传千古”的字面意思,有首诗也非常完美地与之贴合,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讲了什么?

这首流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诗歌,反映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诗歌的语言简洁朴实,风格刚劲豪放。开头六字就把创作的地点讲清楚了——阴山下的敕勒川。敕勒是当时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又名“高车”,传说是匈奴人的后裔。“川”是象形文字,意指两岸之间有水流过,所以川的本意是河流或者水道。因为河流之处,必有冲击而成的平地,所以“川”就有了平原的意思,比如成语“一马平川”中“川”就是指平原。

“山”“川”并用,一副宏大的画卷就展开了,在这画卷之上,是天与地。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地球并不是圆的,而是“天圆地方”。所以天似穹庐,笼罩四方。前半句显然是比喻,喻体“穹庐”来自诗歌创作者的日常生活。史书记载,敕勒人“住穹庐,乘高车,随水草迁徙游牧”。穹庐是游牧民族的居所,大致就是蒙古包的样子。原来,在敕勒人眼中,天地只是大了一号的蒙古包。

这大号蒙古包里是什么样子呢?是天地之恢弘,是时空之苍茫。“苍苍”和“茫茫”均为叠沓词语,皆是平声,似咏叹调般抒情,描摹出草原的悠远。天地之间,并非空无一物,还有成群的牛羊。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用游牧民族生活中最常见的意象,把一种迁徙不定却悠游自足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敕勒歌》的作者是谁?

很遗憾,写出如此优美诗歌的人,我们现在不知道了,只知道是北朝时期的民歌,应该算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吧。更遗憾的是,我们在未来恐怕也不会知道。

对《敕勒歌》的作者,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个观点认为作者是斛律金,第二个认为是敕勒族民歌,第三认为是鲜卑民歌,后来翻译成汉语。

如果查找史书,《敕勒歌》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北齐书》里。神武帝高欢征战不利,又身染重疾,部队人心思变。为了让军队重燃斗志,高欢让斛律金唱《敕勒歌》。斛律金歌声动人,高欢也伴唱,然后唱哭了。史书原文写着“使斛律金敕勒歌”,没有动词,是一种很似是而非的记录。细究起来,也并没有将斛律金与《敕勒歌》作者的关系交代清楚。后来,这段记录被司马光改动了一点,写进《资治通鉴》,变成“使斛律金作敕勒歌”,认定斛律金是《敕勒歌》的作者。有趣的是,与司马光几乎同时代的沈建在《乐府广题》中记载着“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

看来,无论斛律金是“作”是“唱”,都只是宋朝人的猜测。咱们继续看史书,找找答案。根据《北史·斛律金传》的记载,斛律金是一位敕勒族将军,英勇善战,带兵有方。他“性敦直”“古质”,确实是带有《敕勒歌》的风骨,所以在将士中威望很高。高欢找他来稳定军心,真的再合适不过了。但问题是,史书上说他“不识文字”。一个不认识字的人,怎么能创作出《敕勒歌》呢?所以,基本确定斛律金只是一个传唱者。

再看鲜卑民歌的说法。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引用《乐府广题》的观点,《敕勒歌》本来是鲜卑语传唱,后来翻译成北齐的汉语,所以句子长短不齐。不少人对《乐府广题》的这段记载有疑问,认为这仍然是一种猜测。鲜卑族是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一度实力较强。虽然鲜卑族的民族个性和生活环境的确符合《敕勒歌》的描述,但当时高欢部下有很多民族的战士,为何偏偏要选一个敕勒族人唱鲜卑族民歌呢?还非要用鲜卑语唱?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三种说法里敕勒族民歌最令人信服。在大多数出版物里,《敕勒歌》的作者只写了北朝民歌,其实是个非常模糊的讲法了。

如何感受文化的力量?

咱们在读诗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的思绪放开,感受一下文化的力量。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敕勒歌》最早的吟唱者,一定不用汉语,而是敕勒语。南北朝时期,敕勒人被当时北方最强悍的鲜卑人征服,随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这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随即有了鲜卑语版本。鲜卑人在北方建立政权后,原有的部落大都解体,快速与各民族融合。到隋唐时,鲜卑人无论从政权还是民族都已实质性灭亡。

但这首《敕勒歌》却转译为汉语保留下来。直到北宋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时录入。此时距离诗歌的创作年代已经过去500年。口头流传,从敕勒语到鲜卑语再到汉语,竟然没有失传!

从北宋到今天,又一个1000年过去,敕勒人敕勒语没了,鲜卑人鲜卑语也没了,连敕勒川究竟是哪里都让文史专家挠破头皮地下了一番工夫考证,但就是这短短的27个字,却穿越历史的迷雾,无视民族隔阂和语言屏障,能够在当下,回荡在你的耳边。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奇迹。

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是鲜卑后裔,他读《敕勒歌》后深为赞赏,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相关文章

  • 《敕勒川》赏析: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从诗歌的角度看,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很多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诗,不但脍炙人口,而且流传千古。 ...

  • 你好,希拉穆仁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

  • 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川, 阳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

  • 心有所想

    敕勒歌 南北朝·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注7牛羊。 敕勒川:...

  • 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

  • 敕勒川

    敕勒川 阴山下 春风又绿蒙古包 勒勒车一直前行 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奔赴新时代伟大中国梦 的彩路上

  • 给孩子和自己读诗(63)——《敕勒歌》、(64)《悯农》

    给孩子和自己读诗(63)——《敕勒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

  • 《敕勒歌》英汉对照

    《敕勒歌》英汉对照 敕勒歌 (南北朝,作者不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 敕勒歌

    敕勒歌 南北朝|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辽阔的敕勒...

  • 《敕勒歌》背后的故事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乐府·敕勒歌》是非常出名的,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敕勒川》赏析: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bk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