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月•微型小说主题创作人物篇第二十三期:唯有南风旧相识️(6)雨季里的其他人。
东晋年间,天下大乱。南方士族大家梁氏为寻求政治上的庇护,企图与北方琅琊王氏联谊。
梁氏家族有一小女,生的娇滴可人。可体弱多病,经不起北方的气候。小女再三哀求,无果,遂与琅琊王氏成婚。
在江南水乡,结婚时多乘舟船。梁家小女出嫁那天,喜船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前行。
那天下起了阴郁的小雨,喜船顺着水流途经一座石桥。桥上穿梭的行人脚步匆匆,一人静静地等着那条喜船。梁家小女掀开青帘一角,含情脉脉望着石桥。只听见扑通一声,大乱,船上尖叫声四起。雨愈下愈大,石桥上空无一人。
梁家小女的尸体打捞了七天七夜,无果。王氏大怒,南方士族梁氏在大族的斗争中逐渐衰落。而另一位没落已久的南方士族崔氏悄然地崛起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女子站在水面上,仰望着那座石桥。一直等待着那个男子。
她抬起头,望着那座石桥,高高的石桥经历了岁月的磨砺,栏杆上长满了青檀,枝枝蔓蔓的青萝在栏杆上绕了一圈又一圈,桥上的行人匆匆忙忙,透着落日的余晖,水面上闪起金色的光芒。这是雨后的第一天,也是死去的第二天,但那个男子还是没有来。
女子默默地行走水面。河面倒映着一袭红衣,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女子,一滴眼泪滑落,滴答。水面荡起了一圈圈波纹,阳光射进河底,深不可测的角落,一团团繁茂的水草,密集的找不到丝毫的缝隙。水草缠绕着一具白皙皮肤的尸体,鱼儿在其七窍中穿梭戏耍。河水缓慢地流动着,水草在向远处招手。这时女子已经急躁不安了,她望向连一艘船也看不见的河面和那座孤零零的石桥。那个男子还没有来。
女子焦躁着皱起眉头,脚步变得急促。雨断断续续下了四天。桥上已有片刻不见行人的踪迹了,脚步声、马蹄声、车轮声,都已悄然不闻。只剩下水声、风声、叹息声。还有不知哪处传来的乌鸦啼叫声。河底的冰冷冲击着尸体,肌肤已经有了溃烂之态。河边那阴森的树木显露出别样的姿态。太阳又下去了,石桥上的发出淡淡的幽绿,然而那个男子仍没有来。
死去第五天,有鬼差前来勾魂。女子再三哀求,鬼差见其情真意切,宽心了,缓上一些时日。可如果女子待过了头七,就再也入不了轮回。
女子移步到石桥上,将石栏摸了一遍又一遍。她望向河面,水面上茫茫的雾气。偶尔有几条鱼跃出水面,在日光下闪耀着绚烂的光芒。水底那具尸体愈发冰冷,小虾米陆续安了家。
这座石桥承载了太多太多。
南方士族梁氏和崔氏原本是世交。可在历史的洪流中,崔氏逐渐没落起来。家族兴衰就如这河水一样,有涨有落。崔氏的才子与梁氏的小女可谓是郎才女配。可这是在外人看来。一个家族要想长远,只能攀上枝,哪有扶低枝的道理。女子的婚配本就应是交易,可这梁家小女居想和那崔氏才子私定终身。可竹门就是竹门,木门就是木门。两人相约地府做一对欢喜鸳鸯。可这一等六日过去了。
雨下了又停,停了又下,来到第七天。女子终于一筹莫展了。女子站在水面上,几度望向桥上的天空。天空阴沉沉的,淅淅沥沥下着雨。石桥上只有几个人,有逃难的难民,有坐轿子的士族子弟,有赶路的书生。女子发呆着望向石桥。眉头紧皱,对那个男人不报任何希望了。可猛然间有人撑着伞,倚着栏杆望向那一望无际的水面。女子眉头舒展,飘向那行人的面前,随后又是一长串的叹息。那人是位渔夫,正为雨天无法捕鱼而惆怅。叹息声顺着风声悠长悠长。女子眉头紧锁,在水面上,一边踱步,一边向着四周侧耳静听。听着风里传来的叹息声,是因国家战乱而逃亡的难民们,偶尔有几声欢快的嬉闹声从马车里传来,是那些士族子弟躲在青帘后的交谈,可更多的还是叹息声,国家的动荡压在了女子的心头,她等的人迟迟未到。
每当女子注意到有人倚着石栏,望向江面时,便咻的一下飘到面前。当然人是看不见她的,每一次的欢喜换来了每一次的叹息。当日月交替,月光洒满河面,那一个孤零零的鬼影和一座孤零零的石桥。女子望着那闪耀着的稀疏星光和风中缠绵的细雨。发出悠长悠长的叹息。
从那之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头。那座石桥轰的一声倒塌了,碎石落入水。扑通一声,声音便慢慢沉浸在这河流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