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你感觉很疲惫。想像着回到家立即躺到床上,去痛快的玩一会手机。在玩手机的时候,如果有人打扰到你,你会忍不住变得暴躁。
当你一旦找不到手机,会立即变得非常紧张,并渴求立即找到,否则会坐立不安。
上面的场景,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呢?
必须承认,手机已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尚且离不开手机,更何况前额叶发育不全的青少年。
1、青少年可以使用手机,就看怎么用
我们不能用手机使用的长短来判断孩子是否对手机上瘾了,而是要去看孩子们用手机是在干什么。如果他们用手机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发展和生活,那么就是在积极的使用手机,是可以用的。积极使用手机的情况有:
1)满足心理需求,比如打发无聊、调节情绪、缓解疲劳、了解咨询
2)满足学习及工作需要,比如学习及查阅资料、传送文件、工作交流
3)满足生活需要,如购物、支付等。
2、不是孩子手机上瘾,而是家长太过焦虑
在现实生活中,手机上瘾的比例其实没有那么高。很多孩子虽然变现的抵抗不了手机的诱惑,但是也都属于正常使用的范畴。
反而是家长,对“青少年玩手机”这个行为产生了内在焦虑和生存恐惧。并由此引发了诸如亲子冲突等问题,导致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更加不足。
其实,大量的临床咨询实践经验发现,青少年沉迷手机往往是因为其在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发生了一些让他们无法学习或者学习遇到卡点的事情,而导致丧失学习兴趣,从而用手机来舒缓心情。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去管控手机,而是要聚焦怎么样帮助孩子更积极的发展。
3、家长最应该关注的青少年积极发展的6S视角
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手机成瘾”,家长们可以从孩子的自尊、学习、社交、运动、睡眠、清扫这6个方面去评估,他们有没有良好适应性、有没有得到积极发展。如果有,呢么他们就不存在手机上瘾的倾向。
在这6个方面中,学习、社交、运动和睡眠都比较容易理解,清扫和自尊的重要性需要做着重的说明:
1)清扫,也就是孩子能够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家务劳动整理房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不需要他们做家务。但是其实这个观点大错特错。
且不说现在的学校和考试也会考察他们的自己动手能力,就说清扫自身对孩子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都值得我们引导孩子去参与家务劳动。
清扫对于孩子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能够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观;
②内务整理能力跟孩子的逻辑水平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等基础认知能力的培养紧密相关,会直接反映在学业发展水平上,
③做家务清扫会无形中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建设心理疾病的产生。
总而言之,让孩子多为家里付出、参与家事,能够消除孩子付出和收取不平衡带给他们的压力感。
2)自尊,即自我认可、对自己整体的满意程度。有健康自尊的个体,不容易被他人的评价所影响,内心冲突较少,从而能够一心一意聚焦当下该做的事。
健康的自尊,是青少年能够把自己的心思聚焦在学习、社交、运动、清扫、睡眠这5个方面的基础和前提。
4、发现孩子用手机过多,家长很焦虑该怎么办?
当觉着孩子用手机用的多,你感受到了自己的焦虑,那么不妨先提醒自己停一停,不要着急付诸行动,先评估下,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这样的?
1)先从自尊、学习、社交、运动、睡眠、清扫这6个方面去评估孩子有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如果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从孩子还没有化解的内心冲突入手,问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愿不愿意跟爸爸妈妈聊聊?给孩子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3)给孩子有效的支持。也就是,不要急着讲道理,而是去理解和共情他们。受到挫折的青春期少年,更渴望的是被懂得,而一旦父母懂了,他们的情绪脑就会得到安抚而变得冷静,之后前额叶才能发挥作用,整个人会冷静下来去思考并做出判断。
4)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其实,有的孩子用手机是为了业余爱好,而不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挫折,如果是这样,家长们大可不必太担心。反而可以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去探讨下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上方法的适用边界是孩子还未真正对手机上瘾。如果确实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在6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非常怀疑有上瘾倾向,及时到医院心理或精神科就诊才是正确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