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商释•为政篇第二﹝二一﹞
【原文】

或谓孔子曰﹝一﹞:“子奚不为政﹝二﹞?”子曰:“《书》云﹝三﹞:‘孝乎惟 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四﹞。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五﹞?”
【注释】
﹝一﹞或:有人。不定代词。
﹝厄﹞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三﹞《书》:指《尚书》。 孔子此处所引出自伪古文《尚书•君陈》。
﹝四﹞施于有政:施:施行,延及,影响于。
﹝五﹞奚:为什么,怎么不是?
【释义】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就说:“《尚书》讲得好啊:‘孝就是孝顺父母,以友爱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兄弟,将这些实施到政治活动去。’这就是政治了,不一定当官才算是参政吧!”
【商释】
孔子一生都在研究各种学问,当然也包括政治学问。但由于各种现实的原因,孔子并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好象也就是当过司寇这样的小小的司法官僚。但是他的政治哲学却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利用。这说明孔子学问的实践功能是很强的。可就是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却不能用到他自己的身上,这就令人费解了。难怪有人问了:你自己为什么不去当官呢?这个问题好象令孔子难以回答。若要解释的话恐怕很麻烦。于是,孔子就简单地回答:认为“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就是从政了,干嘛非要亲自当官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别人认为必须去当官才算从政,而孔子却提出了为什么非要当官呢?
这个看起来好象很复杂的命题,其实就是因为个人的理解不同。孔子讲的是大政治观,有些人讲的则是狭隘的政治观。在孔子看来,不论搞什么样的政治,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友善朋友。这就是政治。孔子的这种政治观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质量才可以从政的问题。道德水平低下,不孝顺父母,不兄友弟恭,就不具备做官的基础条件。对待自己身边的人都不好,对待老百姓能好吗?
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搞企业其实也有着与搞政治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怎么搞这个特殊的政治则需要企业家的心胸与谋略。之于人才的使用,要取其长而补其短,要把人心往善处想,而不要把每个人都想象得非常邪恶。念善于人,就有可能造就很多的善,人们都善了,企业的方向就会正确,正确的方向决定着企业良好的命运。老板一旦把人都想得非常邪恶的话,原本善者或许也就变坏了。那样的话企业是不会有前途的。同时,企业政治也不都是大政治,而要从小处着眼,如教育员工孝顺父母、夫妻和顺、兄友弟恭、邻里和睦等等。这些都具备了,再讲企业管理道德就很好办了。
所以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政治观,之于企业就是企业政治观。尽量施行仁政,而不必把它上升到十分龌龊地步。
———————————————————
作者简介
李宝臣,传统文化学者,幼习《四书五经》,一生不改其志,精研儒释道,尤通儒家典籍,被人誉为“孔门七十三贤”。有巨著《论语商释》《易经商释》及《道德经商释》等二十余部。同时,李宝臣也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典范,曾参与国内外多家企业的策划与运营,皆效果非凡。
另外,李宝臣也是比较有特点的书法家。其书法不唯书法,而以书法这种广为社会接受的艺术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启迪人生智慧,推广仁义道德,为建设和谐社会默默耕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