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寺庙修行的和尚到成为创造了2.5亿美金年营业额的钻石公司负责人,出版畅销全球的经典书籍《能断金刚》(又译《当和尚遇到钻石》)、《业力管理》,在全球开办金刚商业学院,格西麦克·罗奇将《金刚经》的智慧带给无数企业家,更带到日常生活中,帮助大众解决亲密关系、工作等方方面面问题。
他是如何将古老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的?带着这份好奇,今天让我们先倾听他个人的传奇经历,未来两天我们将进一步解析神秘的金刚智慧,以及如何使用让我们商业成功、家庭幸福的“种子法则”。
问:你曾在寺庙学习了25年,你现在每天的修行内容是什么?
格西麦克·罗奇:我觉得我个人的修行很适用于普通人,我的修行内容是冥想、瑜伽、学习经书、帮助他人。我及我的团队会每天练习,因为保持日常的练习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团队大概15人,在全球讲课旅行期间,比如我们来到北京,每天早上都会聚在一起做45分钟的冥想,去练习专注,让接下来的一天都能够很投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确保自己保持清醒有觉知的状态。
我们还会一起做瑜伽。虽然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瑜伽,但是如果每天都做,能够让身体保持更加年轻的状态,能把事情都处理得很好。我每天还会阅读学习一些经书,很多是古老的经典。我们在全球有一个“亚洲经典输入计划”的项目,已经保存了4万部经典。我会阅读这些古老的经典,并且把其中的智慧应用到生意中,让我们的生意发展得更好。最后一部分是我们会努力去帮助其他人,比如最近有大地震,我们就在为他们募款。
问:你的很多修行是带到日常生活中的,所以修行不一定要去寺庙是吗?
格西麦克·罗奇:我想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去寺庙的,他们可能去了也觉得很舒服,这也是很好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去到更多国家,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就是寺院,你每天就处在寺院中。对我们这些旅途中的人,我们的寺庙可能就是机场、酒店、会场,我们会在等飞机的时候做瑜伽。
问:你很注重日常修行,但当时你的上师让你下山经商时,你起初很抵触。你在书中写到,上师有一天为一群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学生做了场“佛法与商界”的开示教授,那次开示为你带来了什么改变?
格西麦克·罗奇:我跟上师在寺院里呆了很多年。有一天他给了我很奇怪的指示,让我去纽约开创钻石生意。我不喜欢从商,因为纽约是比较忙碌的城市,尤其是钻石行业本身,有些“肮脏”。我很惊讶上师让我这样做,但是我不能违背上师的指令,所以就开始拖延,我拖了1年。后来,有一天他在大学做了一次美妙绝伦的开示。回去的时候,我说,上师,你叫我做什么,我就会做什么。他说让我去从商,我就去了纽约。
很多年我都不明白他的用心。后来渐渐悟到,如果我一直在寺院里,就会跟普通大众隔离开。我们只是在寺院里很开心地呆着,但跟实际的人群没有接触。而佛法的目的就是去帮助别人,如果你不明白其他人的喜怒哀乐,那你怎么帮助对方?
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每天都要和各色人打交道,会了解他们的家庭问题、经济问题。我也明白如何把对空性的理解应用到家庭和事业,甚至用到国家的治理上。如果我们找到更好的方式,就会让个人更幸福,社会也更和谐。
问:《金刚经》是佛法的智慧,不同人的信仰是否会影响他们去运用这项智慧?
格西麦克·罗奇:我在全世界教学,在以色列有50个学习金刚智慧的小组,他们信奉犹太教,对佛法并不感兴趣。而在墨西哥有些学员是天主教徒,但他们对中国的《金刚经》智慧非常有兴趣。上个月我在迪拜,迪拜是穆斯林国家,他们不太了解佛法,但是喜欢《金刚经》的智慧。任何人都可以学习金刚智慧。
问:在你19年的商业生涯中,金刚智慧如何帮助你创造了2.5亿美金的成绩?能否分享一个具体的故事?
格西麦克·罗奇:在经营钻石公司时,我需要去很多国家采购钻石。如果市场景气,我们一天会处理30万颗钻石,量大到足以铺满一张大桌子。我要采购足够的钻石才能够供应。我就去印度、香港、以色列、欧洲采购。有一天总部打电话给我让我在印度采购1万颗钻石。钻石有不同色泽的代码,其中有一种是黄色。我回来后,他们很惊讶我竟然买了这种没有人要的黄色钻石,因此公司可能要损失上百万美金了。散会后我很伤心,看着这些钻石,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画面,我看到了一种金戒指,上面镶有三颗黄钻。我听到一个声音说:这不是黄钻,而是“金钻”。在脑海中我还看到报纸上有登广告:尊贵金钻,仅在在萨克斯第五大道(Sacks Fifth Avenue),独家!后来我们这得这么做了,结果这批钻石很快就被一抢而空,单就这一笔生意,我们就赚了500万美金,皆大欢喜。
为什么不是黄钻,而是“金石”,这其中就蕴藏了《金刚经》的智慧。
我们常听“一切皆空”,到底什么是“空性”?为什么理解了这项智慧能够撬动2.5亿美元的财富?能够求得一段找寻已久的灵魂伴侣?能够有求必应。格西麦克·罗奇说,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问:你的理论是缘于《金刚经》,《金刚经》的核心是“缘起性空”,空的含义是什么?
格西麦克·罗奇:我用一只笔来打个比方。有没有一支真正的“笔”存在于我们外在的世界呢?你会看到,对狗来说‘笔’是一个磨牙玩具,对人来说却是一支笔,也可能是别的东西。如果人和小狗离开呢?这是笔还是磨牙玩具?两者都不是。这就是空性。我手里拿着一支黑色的圆柱体,其实它只是一个很中性的物体。如果我曾经有伤害过别人的种子,它就是戳向我的刀;如果我曾经帮助他人沟通,我就能看到一支很有用的笔。所以,我们所在的世界本身其实是一个空白屏幕,是我们自己意识里的种子在这个空白的屏幕上投射出了一切影像。
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的都具备空性,空性不代表空空如也,不代表什么都不存在,而是指攀附在这些人、事、物上的好与坏的品质,并非存在于外在的人、事、物本身,而是从我们自己意识田里的种子所创造的。既然是种子创造的,就如同投影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老板走进办公室,如果你是一个过去喜欢批评他人的人,意识中种下了很多批评的种子,那些种子就会创造出一个喜欢批评人的老板,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被批评。另外一位同事走进办公室,老板开始跟他说话,口气却很友善。为什么后者总能听到好听、友善的话,并且能够看到一位亲切友善的老板?因为那个人过去是用友善的方式、亲切的言语跟人交流,种下了友善言语的种子。
懂得“笔”从哪里来,就懂得了空性。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诸如生病、失业、离婚等问题,就不会怨天尤人。同样的,我们对于诸如健康、晋升、合谐等美好生活,也不必用错误的方式向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我们不会期待他人为自己的幸福或不幸承当责任,因为要负责任的那个人正是自己。
问:那什么是“种子法则”?
格西麦克·罗奇:上篇文章我分享了“金钻石”的故事。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灵感是怎么来的?再比如设计苹果手机的乔布斯,他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因为空性,它来自你自己的种子。之前我提到,“亚洲经典输入计划”这个慈善项目,我运作了20多年。我们花了数百万美金来保护中国和印度的古老经典,并且排版、翻译成现代人的语言。每次我付钱给那些穷人,聘请他们输入的时候,我都看到我的手打开,并把钱给到对方。这个画面会通过我的眼睛,然后接触到我的意识,留下一个印记,在意识里这个印记就会成为种子。稍后在我坐着看钻石时,这个种子就成熟了,灵感就会跑出来。
金刚智慧说世界是没有偶然的,之所以有这个灵感,不是无缘无故的。当我看到自己的双手给到穷人帮助,种子就已经种下。种子在后来的培育中不断成熟,于是我就会有了“金钻石”的灵感。任何一个想法都不是偶然,如果人们都运用空性的道理去种下种子,那么就会获得成功,这就是‘种子法则’。
问:这与中国很流行的吸引力法则、心想事成有什么区别?
格西麦克·罗奇:我对这个法则不太了解,但如果你希望别人身上发生好的事情,这就是最强大的种子。比如与他人交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这会种下强大的种子,在你行动前的强大的动机是最关键的,我心里有想帮助别人的想法,比如我想去拿一杯咖啡,有一个念头是我想拿咖啡。你手上的动作、你嘴里说的话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你的念头,如果这个念头是为其他人的成功而高兴,这会吸引来成功。比如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中国成功,我认为是65年前,中国政府决定要照顾所有人——人人都有食物,每个人都有工作,我们要平等地帮助所有人。当然人们不会做得那么完美,过程中也会有不如意,但是这种发心和愿望会种下强大的种子。
问:这就是中国古语说的,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格西麦克·罗奇:这是个很深的问题,如果我帮助其他人,我身上会有好事发生,但是这个法则是谁制定的?比如我很喜欢吃油条,我走遍世界都喜欢各个国家的油条。根据这个体系,如果我希望每天都能吃油条,我必须要让你能吃得上油条,我会把油条送到你的嘴里(这里的“你”指的是采访者),这就会种下种子,当种子成熟,我就会得到油条。这是得到油条的唯一方法——确保油条能进入你的嘴里。你坐在那里,嘴巴在那里;我坐在这里,嘴巴在这里。从视觉上看,这两张嘴是分开的。但实际上,从功能上,你的嘴就是我的嘴,我们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实际上我们是一个人。所以从更深的理解上看,帮助别人,的确就是在帮助自己。
问:“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那么“种子法则”是否会让我们克服自私这样的人性弱点?
格西麦克·罗奇:自私、竞争,这就是世界上如此多苦痛的原因。在个人层面,比如同事间,我感觉要和你竞争。如果是两家公司,则要互相竞争市场。在更大的层面,不同国家和政府间要彼此竞争。这是我们看到的现状。有一次我在一个1200人的美国建筑师大会上做演讲。同一周恰逢美国国会在考虑是否批准一家中国公司对美国一家石油公司的收购。我就和建筑师们分享金刚智慧,说无论你想要任何东西,你要先给其他人。会议最后,我问他们,如果我们希望能够拥有更多能源,该怎么做?他们说,把能源提供给其他人。我又问,那这一周的议会上,我们是否应该批准这一个收购?最后这一千多位建筑师都欢呼雀跃地大喊支持。他们都很高兴,那不是竞争,而是帮助其他人。种下能源的种子,这就会有新的能源产生。
我家安装了太阳能,问题在于,当太阳下山时如何存储太阳能过夜。前几天特斯拉公司宣布发明了新的家用大电池,我只要支付3000美元就能把太阳能储存过夜,不再需要和别的能源连接。我有洗衣机和烘干机,但我都不好意思使用,每次洗衣服都感觉把环境弄脏了。但装了这种太阳能电池,我就可以想怎么洗就怎么洗,不用花钱,也不会损害环境。是谁发明的这个?根据《金刚经》,它是我创造的。我支持美国把石油提供给中国,我创造了好种子。现在特斯拉宣布每个家庭都能有自己的电池。有多少人曾因为电线杆丧生?现在我们都不需要电线杆了,而且环境会很干净,不再需要核能、煤炭,蓝天会恢复纯净。这是谁做的?是我们做的。那么要怎么做?种下种子,停止竞争。
你想赚钱,想能够升职加薪,想创业成功——种出来。
你想找到完美伴侣、想让老公洗碗,想家庭和睦——种出来。
你想顺利生下孩子——种出来。
借助种子法则的四步骤,让我们“心想事成”。
问:我们具体要如何运用“种子法则”?
格西麦克·罗奇:我们有一套方法,可以用到方方面面。你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用这个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一句话明确地确定你想要什么,有人说要找伴侣,想生小孩,渴望赚钱。你自己决定要什么。第二步是选人并制定助人计划,你要选择一个和你想要的差不多的对象。你想创业,要找到另外一个想创业的人。不去帮助另外一个人就想获得成功,就像在空中种花一样,那是不可能的。第三步是实际行动,每周花费一小时免费帮助对方实现心愿,比如你要创业,我会每周去星巴克和你探讨如何协助你,帮你研发新产品,帮你找股东、员工。我就全心为你。这三步是种下种子,种子会长大。但是问题来了,这些种子有可能在意识里呆上数百年都不会成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慷慨的人却很穷。他们这三步都做了,种下了种子,但是没有给种子浇水。第四步极其重要,做咖啡冥想。意思是在你睡前,去回想你所做的事情,不是带着傲慢的心,而是发自内心去回味对别人的帮助,并由衷感到开心。在金刚智慧说,气念是并行的,念头去到哪里,气也会同步跟随。因为在做咖啡冥想时,我们在回想自己种下的好种子,气就会给这些好种子加热,种子会进一步发育,更加快速地成长。
问:这是否会带来悖论?比如你想要钱是因为你缺钱,但是你却要给出钱,你要给出你匮乏的。
格西麦克·罗奇:在阿根廷有一个西班牙人跟我说想做房地产生意,我教过他要去帮其他人创业。但问题来了,他说他没办法去帮助别人,因为他身无分文。我说时间就是金钱,你需要做的是付出你的时间。你每周付出一小时,帮助一些创业的人,这就会种下金钱的种子。我遇到一位想帮穷人的孩子开一家瑜伽馆的女士,这个项目命名为“苦难者的房子”。于是他就去帮忙做木工,最后一天完工时他很开心。因为那时他自己的事业很窘迫,甚至都没钱租办公室。但这瑜伽馆完工的同一天,他在自己的床上打开电脑,却收到了150万的订单。还有更精彩的事发生,他们两人后来结婚了。你要把自己都没有的东西给出去,然后得到没有的东西,这虽然听上去很矛盾,但是想帮助人的这份发心,就是最好的种子。
问:运用这项智慧似乎会让我们去关心、帮助别人,成为更大的“大我”?
格西麦克·罗奇:在我创业的时候,我是整个公司里职位最低的。我做清洁和跑腿工作。如果你能够保持这种我为所有人工作的感觉——我想要你成功,我为你买咖啡,我会跑到店里给你买午餐,我也确保你今天能准时交报告。我们总以为是在为老板、客户、投资商工作,但我把自己当作是所有人的仆人,我只想帮助他们。如果我们能这样想,带着这种心态,我们就会成为老板。后来我成为除老板外职位最高的人,这是如何办到的?那就是我必须把所人看成我的领导,我要去服务所有人。这不意味着别人让你做什么你都要做,要有智慧地判断,要量力而行。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出于爱去拒绝。就像孩子要吃更多的糖,母亲会说正因为我爱你,我不能给你更多的糖。可能那一刻我们并没有给予他们想要的,但是长期来讲会对他们产生帮助。这称之为严厉的爱。
问:这是一个会让所有人都幸福的方法吗?世界上的钱是有限的,如果所有人都种金钱的种子,所有人都会得到钱吗?
格西麦克·罗奇:这是一个很美的问题。有一位德国宝马公司的高管说很喜欢这个系统,它听上去是对的,但有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能通过种种子、帮助其他人赚钱,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买宝马。如果世界上有70亿宝马,那道路就瘫痪了。再比如美国人喜欢吃披萨,他们有种特殊的刀子,可以把披萨切成八份。当有第九个人的时候就麻烦了。大部分的经济体系谈的都是如何分这块披萨。一个体系说要这样彼此竞争,我要把你推出去,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披萨。另外一个体系说,如果一千个人吃,我就要分成一千份,这样才公平。在《金刚经》的体系中,我带着爱把第一块披萨给你,我希望你开心,这就会种下种子,那就创造出另外一块披萨,原本只有八块的披萨就会变成出十六块披萨。世界的总财富就会增长,比人口的出生率还快,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财富,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