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情绪价值的滥用与无用 | 思想·价值观

情绪价值的滥用与无用 | 思想·价值观

作者: 古剑阁 | 来源:发表于2025-11-01 07:20 被阅读0次

情绪价值的滥用与无用  | 思想·价值观

人性是一座孤岛,周围是流淌的情绪海水,而我们常常误把他者的映照当作彼岸。

“仓廪实而知礼节”,然而在物质丰盈的今天,人们却越发渴望消费他人的“礼节”——那种被称为情绪价值的现代商品。它已成为社交关系中的热门词汇、商业市场的流量密码,也是这个时代精神困境的集中映照。

当我们谈论情绪价值时,究竟在谈论什么?是亲密关系中的“懂得”,职场中的“安慰”,还是商业广告中精心包装的“共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情感世界如此需要外部供给,又如此轻易地被标价出售?

01 情绪浪潮:泛滥的新货币

“情绪价值”这个概念最初源于经济学和营销领域,指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与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如今,它已演变为衡量一切关系的隐形货币,在人际关系、职场环境和商业领域掀起波澜。

在社交媒体上,“远离提供不了情绪价值的人”等文章多如牛毛-1。恋人、同事、家人,甚至自己,都被推上情绪价值的天平称量。

咨询机构MobTech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4年,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首要理由,占比超过40.1%。为满足这种需求,市场迅速做出了反应——“好运喷雾”、“爱因斯坦的脑子”等看似无用的“情绪产品”持续爆单,“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则在网上掀起打卡热潮。

情绪价值本质上成为了这个快节奏、高负荷时代的精神代偿机制。但当我们对情绪价值的追求从“需要”变为“依赖”,一场普遍的滥用就此开始。

02 滥用陷阱:情绪鸦片的三副面孔

对情绪价值的滥用,已如蛛网般遍布人际关系、职场环境和商业领域,呈现出三种典型形态。

人际关系中的情绪索取,把情绪价值等同于他人对自己的顺从与纵容。有些人希望伴侣、领导、同事、父母都能提供情绪价值,他们总是时刻需要有人陪伴,随时需要有人响应。今年年初引发热议的某地女子为男友负债百万事件,当事人就因沉溺于对方营造的情绪价值,最终陷入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危机

职场环境中的情绪敷衍,使情绪价值成为敷衍塞责的工具。有企业曾尝试推行“无批评日”实验,结果当日工作效率暴跌,因为很多人都忙于互相吹捧而不认真履行职责。在一些团队中,善于调动气氛的员工受到欢迎,却在关键时刻无法承担实质工作。

商业领域中的情绪收割,让情绪价值成为新型营销工具。从“治愈焦虑”到“奖励自己”,商家不断为商品贴上情绪标签。同时,一些自媒体博主也争相把“收割”情绪价值作为主要目标,强行煽情、贩卖焦虑、激发快感。

这种滥用的背后,藏着深刻的社会心态变化。有人将情绪价值形象地比喻为“成年人的奶嘴”,长期吸吮就会陷入“巨婴”状态。

03 代价隐忧:甜蜜背后的真实成本

情绪消费的繁荣背后,是需要警惕的三个隐忧。

对个人的损害体现在持续的外部情绪供给会削弱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如同长期服用止痛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耐痛性,过度依赖外部情绪价值也会让人变得情感脆弱。

对社会的冲击表现在当情绪价值成为普遍诉求,理性讨论的空间被压缩。在互联网上,情绪化的表达往往比理性的分析更容易获得传播,这导致公共讨论质量下降。

对文化的侵蚀则体现在艺术领域。在部分剧场,虽然演出市场繁荣,但是严肃认真的演出产品近年来并未受到更多关注。一大批年轻观众确实涌入了剧场,但是他们偏好肤浅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看剧、看戏成为宣泄情绪的出口

更值得注意的是,情绪价值有时是个奢侈品,消费的是他人的尊严。在京剧、相声等表演形式中,观众越来越沉迷于叫好和起哄,“卖点力气”成为观众席的热词,“使劲”的演员更受欢迎。

04 价值迷思:从情感到情绪的降维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情绪价值吗?或许,我们混淆了两个概念:情绪价值与情感价值。

情绪是表面的、即时的、多变的,如海面的波浪;情感则是深沉的、持久的、稳定的,如海底的洋流。情绪价值追求一刻的舒适,情感价值则追求心灵的契合;情绪价值注重即时反馈,情感价值注重长期滋养。

情绪是尘埃,他者是明镜台,而修行是菩提。情绪唯一的价值,是作为修行的磨刀石。真正的成熟,是可以自我圆满,不借助他者即可获得精神和情绪的熵减。

当我们不断向外索取情绪价值时,我们得到的只是一面又一面扭曲的镜子,照见他者眼中的自己,而非真实的自己。

能给情绪价值的只有自己,外部只是情绪价值的反射镜。

05 自足之路:三大智慧的传统启迪

如何走出情绪价值的依赖?如何建立真正的情感健康?东方智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儒家曰:吾性自足。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指出:“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儒家虽重视人际关系,但强调的是“己欲立而立人”的推己及人,而非单方面的情绪索取。

道家言:太上忘情。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无心于万物,任其自然生长消亡,不加以干预,这是一种超越个人好恶的宇宙观。道家追求的“无为自然”,正是要超脱情绪的羁绊,回归本真。

释家说:空。《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释家的智慧在于看清情绪的虚幻性,不执着于任何情绪状态,从而获得真正的自在。情绪如尘埃,他者如明镜台,修行是菩提。

这三种智慧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内在的充实与自主。真正的情绪价值来自于爱别人和爱好,而不是来自于他人的主动付出或物化。

06 自我圆满:通往情感价值的升华

情绪价值对依赖它的人是滥用,对心性自足的人则是无用。

建立真正的情感健康,需要完成三个转变:

从索取到共享。停止将他人视为情绪供给源,而是作为共同成长的伙伴。如同真正的友谊不是互相取悦,而是真诚的相互启发。

从外求到内养。培养独处的能力,发展能够自我滋养的兴趣爱好。真正的情绪价值来自于爱别人和爱好,而不是来自于他人的主动付出或物化。

从即时到持久。接受情绪的自然起伏,不追求持续的“积极情绪”。正如自然有四季轮回,情绪也有其潮汐节奏,这是生命的正常现象。

修养的本质是降低能量消耗。当我们不再抗拒负面情绪,也不再贪婪追求正面情绪,我们就实现了精神的平衡,达到了“无欲则刚”的境界。

在东京涩谷十字路口,曾有研究表明:每分钟通过的3000人中,面无表情者占68%。在这个数字时代,无数人一边索取情绪价值,一边陷入更深的空虚。

真正的成熟者,早已从情绪价值的消费者,变为情感价值的创造者。如王阳明在龙场悟得的“吾性自足”,如苏轼在黄州吟唱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他们都找到了内心的光源。

人性是座孤岛,但当我们点亮内心的灯塔,便能照亮四周的海域,看见真正的彼岸

PS:原文初写于2024-08-18。起因是一场谈话,内心本能地有些反感一些价值观念。后来对情绪经济等持续观察,经过思考出,理清自己了的观点。

相关文章

  • 这次可能真的要归零了,不想再见。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经历都不同,思想与价值观也不存在相同的,所以世界上有很多他人价值观的“以为”,会有思想绑架与批判...

  • 情绪与价值观

    今天哭惨了,M3三天时间前两天属于让我发现让我认知,第三天直接让我“崩溃”了……是的,我前两天发现了自己...

  • 8月12日| 父母觉知 思想、信念和价值观

    我们的思想、信念与价值观驱动我们的感觉和情绪。我们的思想反映我们的选择和判断,它们深具创造力,而信念则是数个同一个...

  • 成长日记109——02

    —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人生幸福的思想根源在哪里?——思想 什么样的观念是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什么样的思想思想...

  • 2019-01-05

    我们在对别人的观点和思想做出评价的时候大多都是从自己身上拥有的思想和价值观出发的,假如对方说的,与你的价值观吻合,...

  • 2020-05-09

    浅谈个人思想的局限性 狭义的思想即一种纯粹的价值观或观念,广义的思想即这种价值观或观念的集合。思想的局限性,从内容...

  • 别滥用价值观没有对错

    1 小牛在饭桌上说,价值观不分对错。这句话是熟悉的,刚好前两周跟小e吃饭,当时她也说了这样的话。每次听到这句话似乎...

  • 简案

    知识与能力:理解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早期进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创新意...

  • 家庭教育观点分享第29天【觉醒之声《价值观只能被引导而不能被教导

    价值观的重要性:价值观决定了人的思想与观念,观念指导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为什么不能被教导? 教导:其实是一种被灌...

  • 人生金句

    1 情绪不能传递价值观,情绪只能展现出你的价值观。 2 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是用来成长的。 3 我们要学会表达情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绪价值的滥用与无用 | 思想·价值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dwx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