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读书
《论语•里仁篇》|| 君子与小人

《论语•里仁篇》|| 君子与小人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08-14 21:17 被阅读0次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意:
孔子说:“有志向的人心中想的是仁德,胸无大志的人所思的是财产;君子想的是规则,小人想的是惠利。”

张居正注解为,孔子说:“君子小人,为人不同,而其所思念者亦异。君子之所思念者,在于固有之善,立心则欲其无私,行事则欲其合理,惟恐悖德而为不肖之人。若夫小人,则不知德之可好也,而所思念者在于土。凡居之所安适处,即依于此,恋而不舍。盖惟知适己自便,虽违德义而不恤矣。君子之所思念者,在于朝廷之法,循理而不敢放肆,奉上而不敢违越,惟恐犯法而为有罪之人。若夫小人,则不知法之可畏也,而所思念者在于惠。凡利之可歆羡者,即营营于此,求必得之。盖惟知贪得无厌,虽触刑法而不顾矣。”

现在发现张居正的注解都非常详尽,貌似也更容易理解些。对于君子与小人,孔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认识。在本章中他认为君子时刻铭记着一定的道德礼仪,严格遵循社会公认的仁义良善,行事以公正严明,没有私心,行为规范以国家和社会的普遍要求为要。而小人则会受自身私欲影响,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与处事的后果。

两种处事的不同主要在于价值观的不同。君子通常在追求美德仁义的过程中,有非常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正确的道路上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心中有仁义在,懂得为他人着想,为整体的利益着想,修养自身不去触犯法律与社会的基本规范,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去帮助他人。而小人总是容易贪恋物质的诱惑,凡事以利益为上,做事只想有没有好处,对自己有没有利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一心为公,事无不可对人讲,故而心怀坦荡。小人常怀私欲,以利当先,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与引发的后果,因而常处于一种恐慌戚戚的状态。每个人都有私人,想为自己考虑的心并不至于就是有错,关键是不要损人利己,公正规范。

现在有很多的家庭状态处于一种不良的氛围中,其实很大程度也在于私心作祟,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自己过得舒不舒服,有没有受约束,他人有没有对不起自己,而不是全心站在这个家庭的立场上去考虑家人、孩子、老人的感受。家是温馨的港湾,彼此的依靠,是一个安全舒适的存在,为这样一个存在,不值得放弃私心为之付出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里仁篇》|| 君子与小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nx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