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对互联网人群进行打包分类和特征分析,分析最多最深入的就是当前的网民主力军——95后一代,即所谓的“新兴人类”。我觉得这个词对这个群体的描述简直太形象了,与传统色彩较浓厚的70后、80后相比,95后确实堪称“新兴人类”。这个群体在除他们之外的人群看来,充满着陌生感和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特性。
95后一代用网络术语又称之为“Z世代”、“千禧一代”,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相比,他们这个年龄段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成长于中国互联网告诉发展的时代,号称互联网的“原著民”。如今95后也已经25岁以上了,不仅仅活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已跨入职场,成为职场上的超级新秀,因此备受关注。走近他们、研究他们、了解他们也自然而然成为品牌方、平台方们的一块重要工作。
我作为一个电商从业者,研究他们自然也是我工作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从我的工作角度来看,这群人大概率下存在这些主要共性。
首先、这些人有着“特异功能”般高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从小沐浴在网络世界里,95后一代对网络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有着似乎与生俱来的优异反应速度。用我一个80后来做对比,这个特征就非常明显。他们可以在看视频或者电视剧的时候,打开弹幕,边看还边与下雨一样的弹幕信息进行互动,而我,看了弹幕就顾不了剧情,要顾剧情就必须得关闭弹幕;他们在手机的不同app上切换,就如同一个东西从左手换到右手那么容易,唯恐手机速度跟不上他们的操作速度,而我,每天都会高频使用的app不超过5个,手机上大部分app不在必须要用的时候是基本上不会打开的;他们可以在微信上很轻松的一对几十个群进行聊天,打字的速度甚至不比直接语音表达的速度慢,甚至能同时在qq上进行同样一对多的聊天,而我,只能把本阶段最重要的几个群置顶,未置顶的群消息的响应速度基本上就看心情了。总之,手机对我来说,最多只能算是个外挂;而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与身体融为一体了。所以,他们在手机上处理信息,就如同意念转动般快速。
其次、活在自我的评价体系而非他人的评价体系里。他们有着高度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毫不在意除了自己和他们圈子以外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和评价。因此,我们经常会在大街上看到很多奇装异服的年轻人,他们染着各种夸张的头发颜色;身上纹着令人“不可思议”的纹身图案;穿着“完全不能理解”的服装款式。然而,他们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走在大街上,似乎对自己的打扮充满信心。以前,这样的装扮可能还只是少数的异类,但这些年95后成长起来之后,这些装扮基本上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了。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形成各种强烈“反主流”的亚文化圈,例如,古风圈、cosplay圈、二次元圈等等。这些“离经叛道”的行为在80后看来简直无法理解,但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毫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只要他们自己开心就行。
最后、我行我素,不受管束,不畏代价的程度非常之高。我是一个80后,在我看来80后就是很守规矩,遵循传统秩序的一代。长辈、上级、领导,这些角色都基本上都是只能被尊敬,不可被亵渎的。但95后根本没有社会阶级的概念,谁也不能无端冒犯他们,他们不开心的时候却可以肆意冒犯任何人。而且,冒犯的行为在80后看来就是“极其鲁莽”。今天如果被领导狠批了一顿,第二天可能就直接不干了,而且是裸辞!跟同事或者亲戚一起吃饭的时候,完全没有觉得饭桌上应该先跟领导或者长辈敬酒,然后虔诚聆听领导或长辈的教诲,而是上菜前,一头扎进手机里,上菜后一头扎进菜里,基本上没有我们80后认为饭桌上就应该有的互动。当然,这也不能定性为他们不懂礼貌,没有教养,只能说他们这个群体认为社交礼仪根本不重要,不如好好吃一顿来得实在。
总之、无论是工作需要所做的人群分析,还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接触来看,这个群体确实各方面透露着好几个时代的人都不具备的新特征,因此,称他们为“新兴人类”还真没有言过其实。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认识他们,理解他们,甚至部分融入他们,是我们这些“老年人”必须要去尝试的改变,否则,我们很有可能就是固步自封,最终被时代所抛弃,甚至丧失了解新事物、新世界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