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霸》:政风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1-11-18 06:00 被阅读0次

让小人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用非法手段从百姓那里巧取豪夺,这是危害国家的大灾难。

身为大国之君,却喜欢追逐蝇头小利,这样会危害国家;爱好淫声美色、亭台楼阁、园林兽苑,不知满足,不断追求新奇之物,便会危害国家;不喜欢好好治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却总是对别人的东西垂涎欲滴,便会危害国家。

君主有这三种邪恶的念头充斥胸中,又喜欢让那些玩弄权术相互倾轧的人决断朝廷政事,那么,君主就会权势轻微,声名狼藉,社稷必危,这便是危害国家的君主。

身为大国之君,如果不尊崇根本性的德行,不谨守先王之法,又喜欢欺诈取巧。那么,朝廷群臣也就上行下效而不崇尚礼义,而好互相倾轧。朝廷风气如此,那么广大民众也就上行下效而不尊祟礼义,喜欢贪图私利了。举国上下都形成这样的风气,那么即使土地广阔,国家的权威必定轻微;即使人口众多,军队战斗力必弱;即使刑罚繁多,政令也不能下达。这就是岌岌可危的国家,君主就是危害国家的人。

儒者治理国家不是这样,他一定会实行全面治理。朝廷必定推崇礼义,严格贵贱名分,这样士大夫就没有不看重名节、死守礼制的了。

各级官员将遵守统一的制度规范,敬重官职等级,这样各级官吏就没有不敬畏礼法,遵守法令的了。

关卡和集市只负责稽查而不乘机收税,出具的公平市价文书以及公布的禁止性规定,都能做到公正不偏。这样商人都会忠厚诚实而没有欺诈了。

工匠们按时令砍伐木材,放宽他们完成的工期,以便他们充分发挥技能,这样工匠们就都会忠诚守信而不粗制滥造了。

在县乡减轻对农田山地的税收征缴,削减向农民聚敛的钱币,尽量减少劳役,不侵夺农时,这样农民就会勤勤恳恳从事农耕而不会寻求其它技能了。

士大夫看重名节、死守礼制,军队就有战斗力;各级官吏敬畏礼法,遵守法令,国家的礼法法令就不会混乱;商人忠厚诚实没有欺诈,那么来往各地的商人就安心了,财货交易就通畅,国家的各种需求就能得到供应;工匠忠诚守信而不粗制滥造,那么制作出来的器械用具就会精巧灵便,而且可用的材料就不会匮乏了。勤勤恳恳从事农耕而不会寻求其它技能,那么上不会失去天时,下不会失去地利,中得人和,百业兴旺而不荒废。

这就叫政令通畅,风俗美好,以此捍卫国家则坚固,出兵征伐就能强大,静处有美名,行动有功绩。这就是儒家主张的全面治理。

相关文章

  • 《荀子·王霸》:政风

    让小人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用非法手段从百姓那里巧取豪夺,这是危害国家的大灾难。 身为大国之君,却喜欢追逐蝇头小利...

  • 荀子·王霸

    【原文】 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

  • 《荀子·王霸》:善政

    没有哪个国家会没有善的法令制度,也没有哪个国家会没有恶的法令制度;没有哪个国家会没有贤士,也没有哪个国家会没有无行...

  • 《荀子·王霸》:明君

    对于君主而言,如果为朝廷确立的最高原则正确无误,任用的总领政事的丞相是真正的仁人,那么君主就可以非常安逸,而国家还...

  • ,东周(分春秋,战国

    周分西周,东周(分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而《荀子·王霸...

  • 韩愈《读荀子》注评

    总第10篇序跋类第二《读荀子》 【原文】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

  • 宋襄公之仁非仁

    关于春秋五霸一直颇具争议。《史记索隐》中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中为齐桓公、晋文公...

  • 宋襄公:五百年一遇的圣人,肩负着重大使命

    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有多个版本,《史记索隐》上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可是《荀子·王霸》中却没有...

  • 《孟子》(三)公孙丑下篇1——得道者多助③:历史背景、核心知识点

    历史背景 战国君主爱迁都 《荀子·王霸 》中也提到了天时地利人和。荀子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

  • 业(事业)

    主语: 《管子·宙合》:“是以人之绪业不得不多端,名位不得不殊方。”《荀子·王霸》:“ 舜 禹 还至,王业还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王霸》:政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sq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