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看远

作者: 悟理趣道 | 来源:发表于2019-10-17 12:49 被阅读0次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有一篇散文《伤仲永》:

有一个方仲永的小孩,不曾读过书,却在五岁时就能够写诗作赋,文采斐然。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方仲永的才能就慢慢消失了,等到他二十岁时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因为方仲永父亲的短浅目光,就埋没了一位天赋异禀的孩子,这是何等的荒唐!

若是你觉得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古时,那就来看看另一件事。

前两年,人民日报在微信上发过一篇文章——《致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公然批判那些舒服地坐在象牙塔里,虚度光阴葬送自己前程的大学生们。

这些年,各大院校本硕博学生被劝退、被开除的事情屡见不鲜。

一些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彻底放松了自己,混学分,混文凭,对学习没有基本的敬畏感,每日醉生梦死。

说到底,就是这群年轻人看得不够远。在最该努力的年纪,却选择了享受。

回望古今,凡有大成就者,皆是青年时便心怀壮志,心系远方之人。

苏轼在年幼时,在书房门前写了一幅对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他从小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每天废寝忘食的学习。

因此,才能够有后来的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无一不通,无一不精的苏轼。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种因懒散而失败。

只有志存高远,才能找到奋起的动力、前进的航标。

所以,青年人要脚踏实地,行得稳、看得远,不能局限于眼前的玩乐,而是要懂得沉下来学习知识,实现心中的抱负。

相关文章

  • 不要忙着低头赶路,也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望望前方的路~

    | 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宽,老年时看淡

  • 青年时看远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有一篇散文《伤仲永》: 有一个方仲永的小孩,不曾读过书,却在五岁时就能够写诗作赋,文采斐然。 同...

  • 父亲

    幼年时,父亲如山,庄严而伟岸。 童年时,父亲如天,青远而深邃。 少年时,父亲如海,博...

  • 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开,老年时看淡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晴 读书摘记—— 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开,老年时看淡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

  • 生活三看

    年轻时看远, 中年时看透, 年老时看淡。

  •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夜读】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https://mp.weixin.qq.com/s?__...

  • 岁月感悟

    岁月感悟 年轻时看远, 中年时看透, 年老时看淡。 看远, 看远才能揽物于胸, 只看眼前美景, 难见山外之山; 看...

  • 哲人说:看远看透且看淡

    哲人们说: 年轻时看远, 中年时看透, 年老时看淡。 我认为, 看远, 看远才能揽物于胸, 只看眼前美景, 难见山...

  • 岁月与格局

    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年老时看淡。 看远 看远才能揽物于胸, 只看眼前美景, 难见山外之山; 看透, 天下熙熙,...

  • 人生感悟

    年轻时看远 中年时看透 年老时看淡 看远, 看远才能揽物于胸, 只看眼前美景, 难见山外之山; 看透, 天下熙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年时看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vm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