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伴读
十有五而志于学

十有五而志于学

作者: 马潇豪 | 来源:发表于2020-02-17 12:12 被阅读0次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从15岁至于学,到70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说的是他求学55年的感受,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随孔子上下而求索。

15岁时立志求学需要注意的是孔子三岁丧父,15岁时丧母。

三十而立,很多人把而立理解为能够自食其力,有事业,不再依靠父母,成家立业。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是十五岁时立下的志向,求学到30岁,自己志学的志向才立得住。

你还记得十来岁时候的梦想吗?恐怕不是现在的买套房吧?我突然想到一个问心致良知好办法,问问自己做的这些事情,那个十来岁的自己会不会觉得恶心?

可志向是买房已经算很好了,我们身边有多少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我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这些人从来没有看过世界的美好,也没有见识过人心的丑恶,没有体会过各个学科的奥妙,就那么混吃等死的活着。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他的父母、他的老师没能点燃他心中那团火焰,反而扑灭了它。

那是一个孩子对于这个世界上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

曾经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向往与渴望,可后来熄灭了,这个罪责是不是归功于教育?

四十而不惑,又修炼了10年,能够看穿事物的表象,直达核心的本质。世事虽然复杂,但是已经能够拨云见日,不被迷惑。

不惑就够了吗?不够!还要继续修炼,再修炼十年,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什么?是人生而为人的道义与责任。怎么找到天命?寻找自己心中的那点光明,致良知。

我心中光明坦荡,待人接物、做事,无不光明磊落。这里需要注意,我们的认知中有大量的谬误,甚至我们在加害别人时浑然不觉那是施暴,甚至觉得自己正义无比。

我们的自由该以别人的自由为边界,绝不能侵害别人的利益,若为了救几个人而牺牲一个无辜的人,这种事情若是做了便是不仁。致良知,知天命无从谈起。

六十而耳顺,见多了人世的风雪与浪涛,从中不断磨砺自己,终于在45年后能够不觉得外界纷扰刺耳,能够心平气和的去抚顺教化。

到了这个境界,才开始能脱离痛苦。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大般若智慧了,已至涅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终于在修行了五十五年后达到了自由之境。从心之所至,不去约束自己,却还能无处不符合礼仪,已得大逍遥。

太史公说:高山仰止,景景行止,虽不能治,心向往之。

相关文章

  • 论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每日古语

    今日古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 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的家境平平父亲视频韩舞室在孔子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我并凶残,同时很不甘于这样的命运15岁,正是人生关键的时...

  • 十有五而志于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从15岁至于...

  • 而立之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时候,...

  • 鲍鹏山《孔子传》感悟(二)

    十有五而志于学 大多数人认为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从十五岁才开始学习,我当时在读...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其境遇不佳,而仍志于学,确乎一有志青年也。无怪乎其后成圣人也。今人则不然,富贵则耽于...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班级日记34 今天学习论语十二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多思考近前的事,广泛学习,坚定志向,诚恳...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每次读《论语》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蕴含着大能量,难怪为古代科举考试必读书。 前段时间朋友问我看没看《二十不惑》这部...

  • 理解孔子的生平——《先秦儒家哲学》读书笔记(2)

    【第四讲】《论语》解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于学 孔子的“学”有三个特色:1、学的内容包括五经六艺。五经(诗、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有五而志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rb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