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本不是终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书笔记二

教本不是终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书笔记二

作者: 任米荣 | 来源:发表于2025-02-05 23:49 被阅读0次

今天读完了教育论集的第二辑。这一辑主要是围绕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的编辑要旨、序言、课程标准,有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

思考让晦涩变易懂

这本书我买的应该有三年了,之前是读了100多页,感觉是比较艰难,不容易,所以我每读一篇,就在后面做上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理解。现在读这本书觉得轻松多了,也许是自己对语文及语文教学有了思考,有了经验,与叶老在某些方面的感受是相似的,所以对这篇论题的理解就容易了些。比如关于预习,我们曾做过一个关于预习的课题,我认为预习只是学习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行,预习是课前的一个准备工作。但是叶老认为学生预习要用尽全力自求了解,要与其他文章比较阅读,辨析立意与表达的意图,注重学生的学。他认为这样,上课才会避免逐句讲解,才会让学生在讨论中有发言的“资本”,才有话可说,才能实现有效的交流。课堂新授是在学生没法彻底了解的时候,教师才给他们说明、订正、补充,不做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我觉得这样才能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获得新鲜的启示。而这些我在教学中也是深有同感的,能与伟大的教育家产生共鸣心里有点小激动。

教本不是终点

叶老在《谈语文教本》——《笔记文选读》序这一篇中,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学习的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所以语文教本是学习的起点。语文教本就像“苏州园林”一样,只是同类文本中的一个“标本”,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这类文本的特点,学习阅读的门道,掌握这些方法之后,让他在课本内略读几篇,再去看大千世界中的这类文本,他就会用学过的方法去阅读此类文本。

教师的任务是指导精读

叶老说老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字逐句翻”,把文言翻为白话,把白话翻为另一个说法的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遇到实在不明白处,再给他们讲解”。我觉得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边去走一遭,看篇学章法,看句学文法,看词学语法。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情境,我们带领学生进入这个情境中,理解作者的思想,学习作者的表达,用字的精准。在一篇文章之中,一定有一个最核心的词语可以一语立骨,一定有一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游赏之后恋恋不舍,也一定有一个句子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用“誓言”来立骨。本文主要围绕为什么发出誓言,发出怎样的誓言来说,而誓言最能表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勇于献身的精神。作者在表达对故乡的热爱时,采用了铺排的手法,表达情感的时候运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说情,移情于物的手法。这些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印象深刻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读了这一辑,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也可以举一反三。一册课本毕竟只有不到30篇课文,对于语文来说,该学习的不仅是内容,更应是语文的形式,即作者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作品的内容,运用什么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把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的阅读中,把课内精读学到的方法变成阅读的能力。现在想来,我们语文老师课堂上一直在讲,似乎永远都讲不完,却劳而无功,主要在于讲的太多,没有让学生去训练。如果我们一节课,坚持让学生阅读。学生读的多了,他的审美价值观必然会提升,批判、评价的能力也必然上去。像我们整天穿梭于奇珍异宝之中,对于破铜烂铁自然就不稀罕了,所以一定要加紧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本这个例子。

写作有门道

在《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序》一文里,叶老说,从清华大学试卷的文字看,学生写作能力差是真的。叶老师说作文先要写真实,要得其道,还要经常练习。看来写作能力是学生的软肋,并不只是今天学生存在的问题。今天的学生一提起作文都哭天喊地。我上三年级的孩子也一样,那写个读书笔记,他哭着喊着说自己写不了。他写了300字的读书笔记,是我强迫的。第一天,我要求他写300字,他哭哭啼啼说不会写,我教他可以写故事情节。,很快写了400字。第二天他说我不写故事情节了,要写我自己的想法,我说那太好了,然后他写了300字。今天他说我既要写情节,还要写我的想法,洋洋洒洒又写了300多字。我的学生也一样,记得七年级学生第一次40分钟写作文,下课后还有20多个学生没有完成。但是到第二学期,学生基本上在35分钟内就能完成写作。再想想古代的学生哪一个不是写作的高手,李白在喝酒的时候就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将进酒》。这是为什么?还不是他们经常写,天天写与文字经常打交道,对文字特别的敏感,当心中有了情感之后,一定会如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正如叶老所说,平时养成对语言学习的自觉心,写作时就可一气呵成。昨晚我拼凑了一篇读后感,今天的感受就很多,所以文字还是要常思常想,这样才能对文字更加的敏感。

当然,在这一辑里面,叶老还有许多观点和我们今天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今后在讲文言文的时候应该有所改变,可以对于简单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讲,我们只讲重点的词语。课后题是学习的中心,这与肖培东老师在培训中讲的是一样的。作文能随随便便给个题目,就让学生去写,应该是在创设情境下做的,这对于以后自己的作文教学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本不是终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tn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