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重新定义“了解”

被重新定义“了解”

作者: YING_HE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4:10 被阅读50次

逻辑思维456期

怎么才算了解一个人?

用户是否喜欢你的产品?

我们初步了解一个人,看的是他的表面特征。

很多互联网公司分析数据,性别、颜值、角色、财富、人脉等等。

但其实了解以上特征和他是否对你的产品买账,不存在直接关系。

如果看人,只看到这一层,你是没法提供一个他喜欢的产品的。那和他聊天,打听他的想法和观点,可以了解一个人吗?还是不行。

有个做健身App的创业者。这个App的用户不少,但是使用的人很少。那怎么办呢?他们就给用户发个推送:你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来锻炼了。你猜怎么着?大量用户并没有来使用这个软件,而是直接卸载了它。

你想,这些用户是很怪的,他们对健身是有兴趣的,否则,他当初是不会安装这个App的,这个想法是真实的。但是他们无法坚持也是真的,否则他不至于一看提醒就卸载,这个想法也是真实的。

梁宁在课程里也讲了一个例子。Sony准备推出一款音箱产品,他们召集了一些潜在的消费者,开会讨论这个新产品应该是什么颜色:黑色还是黄色。

经过这一组潜在购买者的讨论,每个人都认为消费者应该更倾向于黄色,这是真实的,都花时间来开会了嘛。

这次会议后,组织者对小组成员表示了感谢,并告诉他们,在离开时,每个人可以免费带走一个音箱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在黄色和黑色之间任意挑选,结果每个人拿走的都是黑色音箱。你看,他们不同的选择,不是因为说谎,而是想法和现实的行动是有差别的。

所谓“嘴里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就是这个意思。

那怎么才能判断一个陌生人的真正特质呢?梁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就是看这个人的“内心边界”。

这个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内心边界”内,我们可以从“存在感”来判断一个人。而边界外,我们可以从“恐惧”来判断一个人,下面我们分头说。

首先说“存在感”。

动物的“存在感”很简单,只要生存条件满足,它就很愉快了,所以个体差异不大。但是人构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每个人的小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每个人的“存在感”其实也不一样。

有的人只要能够在一段关系里,比如说我在一个家庭中,我在和我的爱人的关系中,只要我的“存在感”是清晰的,对方给了我足够的确认感,我就能够满足,其实很多女孩儿都是这样的。

但是有的人,如果只能够在一段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他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在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别人的重视,其实很多男人是这样的。

动物吃饱了、繁殖了,“存在感”就满足了。但是人不行,人的很多“存在感”是需要社会给他反馈才能实现的。

我们经常会嘲讽一种人,在没资格的地方乱说话,在不合适的地方秀恩爱,说他们“刷存在感”,什么意思?就是他们很不适当的找周围的人要反馈,这样他们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那“存在感”的反面什么?就是对自己“内心边界”之外的东西的恐惧。

为什么让你照着PPT练习3次,你就会痛苦。而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对着PPT练习100次,依然乐此不疲。

为什么你打扫卫生很痛苦,而有人打扫房间不厌其烦,一天扫三次?

这就是人的不同。你既可以把它解释为他“内心边界”内的“存在感”不同,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他“内心边界”外的“恐惧”不同。

比如,一个人特别爱穿漂亮衣服,既可以解释为她要靠这个刷到“存在感”,也可以解释为她恐惧青春的流逝。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把同一层意思翻过来调过去用不同的词儿说吗?其实不是,“内心边界”是我们理解一个人的很有用的辅助线。

比如,关于人的情绪,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很多种,喜悦、害羞、恐惧、焦虑等等。但是在“内心边界”这根辅助线看来,了解一个人,其实就看两种情绪就够了。从内部看,“存在感”被满足了,他就喜悦。从外部看,“边界”被侵犯了,他就恐惧。

其实很多种情绪都是“恐惧”。“边界”被侵犯了,感觉自己打不过,这就叫恐惧。“边界”被侵犯了,感觉自己打得过,这就叫愤怒。这中间的不同,其实是对力量对比的评估不同,而不是情绪本身有什么不同。

焦虑呢?焦虑也是恐惧,它来自对恐惧的想象。因为是想象,所以无从逃避,所以是一种持续的恐惧,就会内化为焦虑。

羞耻感呢?羞耻感也是一种恐惧,它来自对社会评论的恐惧。你看,这么一归类是不是就清晰了?

这根辅助线最大的用途是观察一个人,他说他什么观点想法都没用。但是他刷“存在感”的方式和表达“恐惧”的方式,才是他这个人的特质。

面对同样的边界侵犯,他恐惧了,他就是普通人,他愤怒了,他可能就是个英雄,因为他对自己力量的估计不一样。

一个人想要去做一件新事,但是拿不定主意。你怎么判断他是不是真要做?

如果他主要描述的是做这件事的收益,那他做的可能性就大,因为他在刷关于这件事的“存在感”,他的“内心边界”可能就要因为这件事扩张了。

如果他主要描述的是做这件事的成本,也就是各种顾虑和恐惧,那他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很低。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被困在“内心边界”里,他还没有为这个突破做好准备。

梁宁给了一个比喻,一个人就好比一部手机。他后天的知识、技能、道理、逻辑都是一个一个的App,而他的“内心边界”才是操作系统。经常有人说:懂得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啥?有时候他不是缺某个App,而是他的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他到这里了。

这是一个很实用的道理。比如看一家企业的文化,你不能看他提倡什么,你要看他敬畏什么。比如看一个人的趣味,你不能看他喜欢什么,要看他不能容忍什么。

比如看一个人的成长,你不能看他做了多少事,看了多少书,要看他的“内心边界”是不是发生了移动,他“恐惧”的东西是不是有了变化。

相关文章

  • 被重新定义“了解”

    逻辑思维456期 怎么才算了解一个人? 用户是否喜欢你的产品? 我们初步了解一个人,看的是他的表面特征。 很多互联...

  • 重新定义你的职业生涯

    许多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都需要再思考,如重新定义组织、重新定义团队、重新定义工作,重新定义……当这一切被重新定义...

  • 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最近特别喜欢“重新定义”这个词,比如重新定义金钱与财富,曾经我以为财富就是金钱,后来经过学习和深入了解,我重新定义...

  • 远方被重新定义

    下过雪后的第二天,天气明显转冷,外面的风真正转为冬天的模式。 能在风中吹一吹也是久违的一种新鲜感。 看完“岛屿读书...

  • 跳槽的心路历程

    兴奋-纠结-焦虑-从容 兴奋 : 获得认可,重新定义自我价值 面试成功,决心离职~兴奋而激动,自我价值重新被定义,...

  • “明星”应被重新定义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试问当今最热门的职业是什么?当然是娱乐明星。为什么呢?挣钱多、影响力大大、有许多人追捧,...

  • 重创之后|被重新定义

    2020年12月5日,睁眼朦胧之际,某某说:我已经向领导申请辞去现在科级干部的职位,也许闺女很闹心,也许工资将变得...

  • 《情怀与理想》

    九零后在重新定义生活的过程中,重新定义了出行方式,重新定义了餐饮,重新定义了创新,重新定义了财富,重新定义了成功,...

  • 大概念摘录1

    《刘徽,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视角下“单元”被重新定义,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 一、重新定义单元 大概念教学是以...

  • 未来之镜

    未来之镜一书中将Google工作模式:重新定义一切分解为,重新定义管理,重新定义人才,重新定义团队,重新定义创新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重新定义“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v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