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道学•国学•养生茶人茶语
浊以静之徐清  安以动之徐生

浊以静之徐清  安以动之徐生

作者: 时光知味sun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2:48 被阅读12次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豫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淩泽。沌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解读要点:

相信万物自动趋向和谐,相信万民自动趋向创生,警惕自己内心的物欲和权欲,老子认为这是“为道者”应该有的心态。

好的领导人有一个特质,当事情发生,身边的人开始慌乱的时候,他会很安静。他不急于去处理,而是等等看,让事情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然后再做决定。

有的事情有时候看着乱,你不管它,它自然而然会回归安静。这就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有的时候,好像大家不太努力,缺少创意。这个时候别着急,等等看。

你相信大家、真正放权让利地等等看,创意就会慢慢地出来了。这就是“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这种态度的前提,是相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信它一定会“生”;相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相信它一定会进入澄清,走向和谐。

随感:不欲盈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看介绍日本茶祖,也是茶的集大成者千利休的电影《寻访千利休》。感叹作为一位茶人对茶道的深刻诠释。

他倡导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

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茶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

人们常说,技能臻于极致就是“道”,达到“道”者,一举一动无不是技艺之巅。

茶道即禅心。茶道之精髓为“空”。面对茶,其实就是面对自己。茶席一方,一如无边天际。

千利休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越到晚年越趋于古朴悠远。

未曾料到,这却给他自己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如此深远,却不幸遭到当时的统治者丰臣秀吉的嫉妒,最后找了个莫虚有的罪名下令将千利休剖腹。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是这么一个荒唐的理由,一代名人的生命就不得不提前划上句号。享年70岁。

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不欲盈,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就像昨天线下活动所冲泡的几款茶。一位国学老师一语中的:

物盛则衰,每款茶都是在最好的状态下弃掉;所以喝到的每泡茶的汤感都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笔记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 道德经(三十七)> 浊而静之徐清

    浊①而静之徐②清,安③以动之徐生。 【注释】 ①浊:浊水 ②徐:缓慢 ③安:安静 【感悟】 <感悟源于作者本心,不...

  • 2019-05-15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之而新成。

  • 开通了一个小站 Ariescat's Blog,欢迎来叨扰

    Hi there ? 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关于 我 九〇后,性别男,直男,爱好女。有时文艺,有时严肃,有时逗...

  • 《大学》

    继续说《大学》,“定而后能静”,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过:“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此句话是说:谁能让...

  • 《道德经》里的智慧

    濯足浊流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宁,动之徐生。”谁能够坚守大道的虚静,让那混浊的名利之心慢慢澄清呢?谁又...

  • 心眼

    老子《道德经》曾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心脑皆是虚妄恒量揣测的,...

  • 清明散记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道德经》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

  • 2019-06-03[小猫咪]

    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这一内一外,一静一动真的非一静一动可以了得啊。 下午等车之隙,两只小猫咪和我做了个交...

  • 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人生活在茫茫浊世中,应该使自己的心能够慢慢地静下来,这样心才能通透纯清,然后在日常的行为处事中戒骄戒躁,不急于求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浊以静之徐清  安以动之徐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cc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