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筠《玄纲论》形动心静章第十五诗解

吴筠《玄纲论》形动心静章第十五诗解

作者: 琴诗书画 | 来源:发表于2025-09-02 16:51 被阅读0次

吴筠玄纲论形动心静章第十五诗解

题文诗:

夫形动而,心静神凝,而迹移者,无为.闲居神扰,恭默心驰,者有为也.无为则理,

有为则乱.虽无为至,易非至明,者不可致.夫天地者,昼亦无为,夜亦无为,无为则一,

而理乱有,殊者何哉?昼无为以,明故众阳,见群阴伏.夜无为以,晦故群阴,行众阳息.

是以主明,而无为者,则忠良进,奸佞匿而,天下治也.主暗无为,则忠良隐,奸佞职而,

天下乱也.故达者之,无为以慧,蔽者之,无为以昏.慧则通道,昏则同物,道与物俱,

无为奚可,以一致焉?故至人虽,贵乎无为,不可不察.察而无为,者真可谓,无为.无为有别,圣主真情,选贤任能,黜陟幽明,无为而治;昏主情假,虚情假义,奸进贤退,

无为而乱;至人精诚,义以正己,正己正人,居仁由义,由仁义行,行必有方,明心见性.形动心静章第十五【原文】夫形动而心静、神凝而迹移者,无为也。闲居而神扰、恭默而心驰者,有为也。无为则理,有为则乱。虽无为至易,非至明者,不可致也。【译文】当身体活动而内心安宁、精神凝聚而行迹顺应自然变化时,这便是真正的“无为”。反之,当闲居静处而精神烦扰、外表恭敬沉默而内心驰骋妄念时,这其实是“有为”。无为能使万物归于和谐有序,有为则会导致混乱。虽然无为的境界看似极其简易,但若非拥有至高明澈心性的人,是难以真正达到的。

【原文】夫天地昼亦无为,夜亦无为,无为则一,而理乱有殊者,何哉?昼无为以明,故众阳见而群阴伏。夜无为以晦,故群阴行而众阳息。是以主明而无为者,则忠良进,奸佞匿,而天下治也。主暗而无为者,则忠良隐,奸佞职,而天下乱也。【译文】天地在白天是无为的,在黑夜也是无为的,无为这一本质是相同的,但治理的效果却有安定与混乱的显著差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白天的无为伴随着光明,所以众多光明阳刚的力量显现,而各种阴暗阴柔的力量则潜伏。黑夜的无为伴随着晦暗,所以各种阴暗阴柔的力量活动,而众多光明阳刚的力量则休止。因此:君主英明而实行无为,则忠良贤能之士得以进用,奸邪谄媚之徒就会隐匿,从而天下大治。君主昏庸而实行无为,则忠良贤能之士被迫隐退,奸邪谄媚之徒占据职位,从而导致天下大乱。【原文】故达者之无为以慧,蔽者之无为以昏。慧则通乎道,昏则同乎物。道与物俱无为也,奚可以一致焉?故至人虽贵乎无为,而不可不察也。察而无为者,真可谓无为也。【译文】因此,通达智慧者的无为,是凭借其慧明;蒙蔽昏聩者的无为,则源于其昏昧。凭借慧明的无为能通达大道,源于昏昧的无为则等同于普通事物的自然状态。大道与万物都体现无为,但岂能混为一谈呢?所以,达到至高境界的修道者虽然珍视无为的境界,但绝不可不先具备明察万物的智慧。在明察万物之后归于无为,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无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筠《玄纲论》形动心静章第十五诗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nq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