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生活的那些事,原来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如果不动它,它安静地沉睡着,如果动了它,它立马就翻江倒海喷涌了出来。
去年8月份的一天,我在云南一个小县城的饭店里,吃米线买票时,看到收银员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算盘,和一叠叠整齐的小票据。
每张票据很小,四四方方的,像小时候玩的豆腐块大小。票据上面的字迹,是印制上去的,每一叠是一种品类,米线一套,面条,饺子等。买一份,就撕一张相应的小票据。
我买了四套一样的过桥米线,收银员则撕给我连在一起的四张小票据。来到米线窗口,排队,轮上我时,将小票递了进去,然后,按着顺利等候领取米线。
这一连串的动作,和我小的时候一模一样。那时,基本饭店里都是这样的操作。但现在不一样了,早已没有了这样的收银方式。
我有些惊讶,没有想到,算盘和小票据,这个传统的方式,几十年后,在这里仍保留着。我显得有些激动,吃完米线,又跑到收银柜台去多看了几眼。
离开饭店,我的内心仍不能平静,以前生活的事,一下子全冒了出来。
学生证,工作证,就医证,会员证,介绍信,……
粮本,粮票,米票,布票,肉票,供销社,……
站台票,纸质车票,……
胶卷,冲印,黑白照片,……
电报,书信,邮筒,邮递员,……
算盘,印蓝纸,圆珠笔,……
录音机,收音机,磁带,……
还有那个时代的一些叫法,双职工,两地分居,福利分房,……
……
写于2025年2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