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前奏响起,便知“熟悉”的人又相聚了,这种场域的见面必定又会有一场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而“生命教育”必是其中的主旋律。
“如何打造生命化教育课堂”、“如何关注且尊重每一个生命”,今天我在钟杰老师的课堂中又一次真正的感知并体悟到。学生不拘谨,畅快地聊,随意地说;老师不打断,适时引领,积极互动。孩子们在最放松的课堂中说真正的话,说最想说的话,我看到了孩子们在日常课堂中完全没展现出的一面。智慧的钟杰老师赋予了课堂激情与灵性,让孩子们在最自然的课堂中呈现出了生命应有的状态。而这种自然且有生命力的课堂正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理应去追求和打造的。
文质老师讲到,接受孩子在不同时期的任何表象与成因……接受现在的样子;钟杰老师说,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去改变能够改变的方面,不要太焦虑。这是我今天学习中最为触动的话,也是当下我作为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碰到最多的现象。每周五是家长来接孩子的日子,也是我们与家长沟通交流最多的日子,交流的话题依然是孩子的表现、孩子的成绩,其中我能感受到大部分家长的焦虑。举个特例,这学期新来了一个孩子,吃饭慢,写作业慢,走路也慢,总之,做什么事都慢,迟到成了他每天不能落下的事。在与他妈妈交谈中,我了解到之前就是这样,转学是为了让他有所改变,得知在这里依旧如此,妈妈就开始焦虑了。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做?其实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也曾着急,怎么就不能快点呢?试过奖励,试过惩罚,各种招数用尽,他不急不躁,依然如初。后来,我想想,就慢慢来吧,快一次那也是种进步。可妈妈做不到,单独和我们几个老师建群,写出改变孩子的方案,又在群里急切的问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样的孩子,你只能等,只能慢慢地改变。妈妈担心孩子这样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习,会落后于他人,她更焦虑。可是,焦虑真的有用吗?孩子处在这样一个年龄段,他的习惯早已根植在身,哪是说变就能变的。只有先接受,再慢慢地改,慢慢地变。
所以,无论是从今天的课堂还是讲座,“生命教育”贯穿其中,我们要做的是吸收今日学习的“养分”,去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让他自然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