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懂孩子的情绪》读后感

《读懂孩子的情绪》读后感

作者: Loving_myself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21:44 被阅读0次

很受用,先倾听,适合家里有0-6岁的宝宝,书里的例子都是切实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直接拿来用。

【宝宝为什么哭闹发脾气】

原因一: 哭闹发脾气是宝宝面对挫折的表现,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情绪调节和语言表达能还还不成熟。

0-2岁: 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能从自己的感受和角度出发。理解能力与大人有差距。

大人错误举例:

1: 你大哭大闹,所以我们决定不给你买东西

2: 你非要吃糖,所以咳嗽。

孩子根本无法理解其中逻辑。 5岁后这种*去中心化*才会慢慢改善。

原因二: 想要独立

3-4岁是自我意识高度发展时期。希望自己对任何事都有掌控,碰到自己做不了或者别人阻止他做就会发脾气。

举例: 玩玩具几次搭不出就发脾气,扔东西。

原因三:与孩子沟通方式不当

很难接受自己做不好的评价,如果被批评,就会闹情绪

原因四:希望得到父母关注

可能因为一件小事,比如饼干掉在地上而无力取闹,其实是因为这一天积累的其他事,比如幼儿园跟小朋友发生冲突,或是分离焦虑。

结论:发脾气并非坏事,可以帮助他们因为恐惧和挫折产生的生理压力。不让发脾气是会让他无法体验挫折。

【家长如何做?】

错误做法:哄,吼,冷处理

正确做法:

第一: 陪伴,控制自己的情绪

场景举例: 6岁的小雨折纸大哭:“都折了8次还是折不好!”

家长错误作答:“没关系,不着急,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还反复说。

家长正确做法:安静在旁边,给她递过面巾纸。过一段时间,当你允许孩子发一会脾气,他往往能自己接受这个做不好的事实,重新开始。

第二:允许孩子哭出来

错误做法:“哭什么哭,就知道哭”

正确做法:接纳他,让他哭一会

第三:把孩子感受和情绪分开,不和孩子情绪较劲。

场景举例1:宝宝一变发脾气一边打人

正确做法:抓住他的手,“看起来你很生气,你可以发脾气,但不可以打爸爸妈妈”

场景举例2: 宝宝发脾气扔东西

正确做法:把东西捡起来,“东西不是用来扔的,你可以用嘴说出来你有多生气。你的生气是像苹果那么大,还是西瓜那么大?我们来一个西瓜那么大的拥抱吧。”

合理满足适当要求:比如他要自己穿衣服,时间来得及可以让他自己穿。

退行性行为:咬手指,摩擦小鸡鸡。其实是因为焦虑。

正确做法:绕过行为,直接关注情绪。

举例1: 宝宝尿床

正确做法:让他一起帮忙换床单,把床单塞到洗衣机,让他知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举例2: 宝宝咬手指

正确做法:“把手洗干净了再咬好吗”,让他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洗完后他也不见得会咬。

【宝宝的4个心理需求】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行为*,都是因为感受或需求没有被看到。

【1. 安全感的需求】

最核心,最基础的需求,说白了就是“相信”。

一开始一般相信的人是妈妈,然后是别人,环境,进而相信自己,产生内在的安全感。

如何培养安全感?

1. 大人情绪稳定

2. 给予积极回应:心情不好理解他感受,倾听

3. 适度放手:不要什么事都帮他做,他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破坏他的安全感。

【2. 独立的需求】

表现:喜欢说“不”,喜欢对着干

事实:说“不”不是对着干,是努力做自己。如果父母对这一点理解为“叛逆”,就会压抑孩子。

大人如何做?

1. 愿望合理尽量满足;不能满足也要表达对愿望的理解。

举例: 宝宝因为妈妈按了电梯而不是自己按而哭闹

时间来得及:可以让他重新按

时间来不及:“你希望自己按电梯,要是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多好啊,下次你要提醒妈妈让你来按哦”。实在不行就让他哭一会,你的接纳会让他觉得表达愿望是安全的,自己并不会因为哭闹遭遇吼叫和责备。

2. 用替代方案,“是”代替“不”,满足宝宝自主性

举例: 宝宝想玩车车

做法:“要不我们去讲故事?或者看动画片?”

【3. 被关注的需求】

举例:二胎妈妈下班回来,大宝就发脾气。因为二宝先黏住了妈妈,大宝觉得被冷落了

做法:进门先抱大宝,然后说“我们一起去看看弟弟”。然后一起拥抱弟弟。

高质量的陪伴,每天半小时,全心全意与孩子互动。

【4. 技能发展的需求】

6岁以前,宝宝自控力不成熟,认知能力不成熟,专注力不成熟,需要反复试错和练习才能获得这些技能。

错误做法:只关注“能否做到”,比如“该洗漱了,不然牙齿会蛀虫”“把玩具收起来,不然以后别想玩”。这些会让孩子认为“我才不管你有任何感受和困难,你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做”

正确做法:关注“如何做到”。示范给他看,帮他分解任务,根据他的水平给出支持,给他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有时候为什么磨蹭,拖延】

1. 生理需求:在观察和思考

2. 孩子本身比成人慢,成人注重目标,孩子注重过程

3. 关注的需求:睡前赖着不睡觉,可能是因为没有足够陪伴

4. 独立的需求:如果宝宝在很专注做事,却总是被催促和打断,本身就是一种越界行为,宝宝就会磨蹭

5. 技能水平有限,需要更多联系

大人怎么做?

1. 高质量陪伴,建立与孩子的链接

2. 描述宝宝的愿望:“你希望能多玩一会,是吗?”

3. 用轻松方法帮孩子面对情绪:“真希望永远可以不睡觉,要是有这样的魔法就好了”

4. 尊重宝宝的节奏,在他专注做一件事时,尽量不打断,让他做完

5. 用“是”代替“否”

6. 玩时间管理游戏,比如“一分钟可以捡多少个豆子”

7. 当宝宝因为畏惧而磨蹭时,帮他分解任务

当然,最重要的是重复,与孩子形成积极的反馈,正能量。以尊重和信任宝宝为前提。

相关文章

  • 《读懂孩子的情绪》读后感

    很受用,先倾听,适合家里有0-6岁的宝宝,书里的例子都是切实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直接拿来用。 【宝宝为什么哭闹发脾气...

  • 读后感 - 读懂孩子的情绪

    打分:****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是我们中国人比较容易忽视的。正如不像老外那样可以很容易地说出“我爱你”一样,我们...

  • 2019-09-09

    《读懂孩子》读后感 从另一个角度去读懂孩子,借助孩子的视角去读懂自己,去看看自己的童年,思考和践行再带领、陪伴自...

  • 闺女扣饭——读懂孩子的情绪

    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大人首先要读懂孩子的情绪,进而教孩子读懂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 道石国际系统排列学院排列师五班《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一组王菲

    《读懂孩子》这本书,书名是读懂孩子,其实更加深入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本书读懂系统、读懂自己、读懂情绪、读懂疾病,每一个...

  • 读懂孩子的情绪

    2020.7.16 星期四 今天早上上课,才说了两句话,她就开始流泪,早上听阿姨说了情绪不太好,路上也一直在哭,我...

  • 《读懂孩子》读后感

    今天才把读后感写出来,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自己以前对孩子真的很无知,没有读懂孩子,更没有读懂自己。没有了解自己...

  • 爱和自由父母课堂之《读懂孩子的情绪》——课后感悟

    在讲义的背后,看到这次课讲的是《读懂孩子的情绪》,我便开始琢磨,这节课薛老师会怎么讲?如何带领我们去读懂孩子的情绪...

  • 接纳孩子

    接纳孩子 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需要 在孩子哭闹时,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再要弄清楚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积极寻找引...

  • 耐心,读懂孩子的情绪

    这是贝贝的【写作日更】346/400 孩子的情绪与他们的感受密切相关,当孩子感受到被不断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孩子的情绪》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mq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