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人生几何?职场菜鸟成长记
麻木地对待日常生活是你碌碌无为的根本原因

麻木地对待日常生活是你碌碌无为的根本原因

作者: 陈陈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1-11-23 00:01 被阅读0次

今天加班晚了,当我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看到老公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倍觉温暖。他在包饺子。昨天是我喜欢的大葱肉馅,今天吃什么馅?老公说是昨天剩了点没包完。

我吃上一口发现不对劲,饺子馅里有粉条,明明是大葱肉饺子,怎么多了粉条?老公说原来剩了点饺子馅,他活了点面,觉得馅不够就加了点粉条,免得浪费。

这就是他包饺子的习惯模式:馅多了,活点面,面多了,再往馅里加点别的,就这样循环下去。别人家是吃一顿饺子,我们家是一顿饺子能连续吃上好几天。

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这样类似情况?比如剩菜不舍得丢下顿接着吃,剩菜吃完了,新菜又剩下了,就这样循环吃剩菜。

这个情况看似稀松平常,其实背后反应出来的是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不想浪费只是一个借口,做事过于追求完美,习惯拖拖沓沓才是真实的。这些日常行为很少被注意到,有时候还会被作为一个笑话说说。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习惯成自然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有人习惯晚上上床后刷会手机,有人习惯遇到问题先推卸责任,有人做事习惯思前想后……。这些习惯深深嵌入到个人日常行为中,以至于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这样有什么不妥。这些都是麻木地对待日常。

麻木地对待日常的后果就是没有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出现盲点。即使失败了也不知道根本原因是什么,通俗一点说: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死都不明白是怎么死的。

如果能不麻木地对待日常,通过日常生活行为提升认知,发掘自己盲点,就会避开可能造成失败的误区。

这句话摘自《破圈》——如何突破认知局限并实现终身成长这本书。从书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本讲解认知的书籍。作者顾及是斯坦福大学的学霸。真格学院创始人和前院长,曾任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人际动力学”精华版项目特聘主任,国内和硅谷数家上亿估值创业公司的战略运营顾问,曾是《金融时报》、福布斯中文网站等中外媒体的特邀供稿人,全网粉丝近300万人,2019年、2020年连续被领英评为中国“年度行家”。她说自己是研究失败的。如果你年亏损不够三百万元是没有资格上她的课程的。她一期13位学员,合计共亏掉1.5个亿。

顾及说:人的视角都是由过往的经历和外在的影响塑造的,所以打破你认知局限的关键一步是把这些错误的认知和信念发掘出来。

如何挖掘出错误的认知和信念?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法则就是:不麻木地对待日常。然而,很多人习惯麻木地对待日常。

不麻木是指带着感受去体验生活中的事件。百度百科中说感受是指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和体会。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外界事物,影响和体会。感受是由外界事物引起的对个体的影响和个体的体会。比如室友抽烟让你很不爽。室友抽烟就是外界事物,你很不爽就是感受。

《非暴力沟通》中说体会和表达感受并非易事。我们习惯说观点,讲道理,却不习惯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候即使有非常强烈的感受也会因为各种担忧把感受压下去。比如会议中你对领导的批评感受到很委屈,但是为了表示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你并不敢说出自己真实感受,反而会点头微笑说领导指正的对。正是因为不习惯体会和表达感受,导致我们经常麻木地对待日常,不思考,不专注,得过且过,完成就好。

现在很多自我成长平台有日更的挑战赛,写作日更,阅读日更,运动日更,早起日更……日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吸引大批自我成长爱好者前仆后继地加入挑战赛中,大家都相信一个道理:水滴石穿,坚持就会成功。但是很多人倒在日更的路上,即使那些坚持了日更365天,甚至更多的人们,也没有看到谁有多么成功。那些成功的名人中也鲜有是因为日更成功的。

我们先不说日更这件事是不是科学。先来想想为什么很多人倒在日更的路上?除去坚持不够这一点,很多人是没有意识的日更,为了日更而更。比如我曾经参加一场英语口语练习的日更,组织方让学习者自由结组,组队互相督促每日的英语学习,很多时候我是在临睡前想到还没有打卡,迷迷糊糊地拿着手机录一句话提交完成任务,一段时间下来搞得筋疲力尽直接放弃了。像我这样无意识地日更就是麻木地对待日常。只关注我是不是坚持日更了,却不考虑为什么要日更,每次日更的收获是什么。久而久之,麻木地对待日常就会得过且过,完成就好,自然谈不上收获和成功。

带着感受去体验生活中的事件,会让我们由无意识状态变成有意识状态,这就是认知的提升。

《破圈》中说,人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无意识到有意识是认知的突破和提升。想要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就要学会在日常中带着感受去体验生活。

我有一位同事,他在做日常工作时总会带着思考。比如接了几个岗位竞聘项目,他会总结这类项目的最优工作流程是什么。和同事一起谈客户,他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和客户交流的,那一句话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为什么没有想到?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我会这么想。

和同时期入职的小伙伴相比,因为他的有意识思考和总结,所以工作能力提升非常快。

很多名人成功不一定是他运气好,机遇好,而是他们有意识地思考日常生活现象。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哗哗地流走……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了论文,认为这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认为,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不麻木地对待日常,有意识地思考习惯成就了谢皮罗教授。同样也成就了像我同事这样的普通人。

结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别再麻木地看待你的日常生活,用心思考,由无意识变有意识,改变认知,提升自我。

相关文章

  • 麻木地对待日常生活是你碌碌无为的根本原因

    今天加班晚了,当我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看到老公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倍觉温暖。他在包饺子。昨天是我喜欢的大葱肉馅,今天...

  • 麻木―碌碌无为

    不知该说是长大了、还是成熟了,越来越怀念曾经的日子、以前的人,可能在这列有去无回的单程车上窗外的风景太快、相...

  • 2021-10-04麻木的人已不再是人

    麻木的人已不再是人 麻木,即经历多次困难,身心俱疲,对困难已没有感知力。同样,对待事物同理。那麻木的人杀人,你还和...

  • 2019-02-13

    请认真对待你曾经吹过的牛,许过的愿。如果你敷衍了事,那么你的人生终将碌碌无为。 如果你能接受碌碌无为的人生,那么好...

  • 预售之同理心

    不管是预售中对待顾客,还是日常生活中对待家人,朋友都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为对方解决担忧,表示...

  • 某些重症

    从心脏病的角度来讲,中指麻木是心脏的轻症,小指麻木、小指外延麻木,就是心脏的重症。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经常活动手...

  • 无端手指麻,可能脑中风!艾灸三个穴位能杜绝

    手指麻木竟然预示着脑中风? 其实,肢体麻木这件事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 首先说,这手指麻木绝对不能忽视,大家要...

  • 疲惫

    最近如同工厂的流水工,麻木地执行着工作,麻木地跟不同人交流,麻木地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麻木地去新房打扫卫生,麻木地...

  • 引发思考的句子(网文)

    十年前,你周围的人会根据你父母的收入对待你; 十年后,你周围的人会根据你的收入对待你的父母。 最怕自己一生碌碌无为...

  • 20180216

    “温柔”对待这个世界真的好难,不是“麻木”就是“偏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麻木地对待日常生活是你碌碌无为的根本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vi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