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华夏之源

作者: leonardo29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01:36 被阅读95次

        今再看古代史之记载,从尧舜时代开始是比较可靠的,《尚书》的记载是从尧舜开始的,《论语》所提及的古代史亦仅是涉及到了尧舜,而《史记》则又上溯至炎黄,故尧舜时代的历史记载已算是相对具体且丰富的了。

        尧与舜,记载中上古时代之至上明君,『功比尧舜』是后世对于君主的至高评价,而当我们逐个参阅比对各家之言,却又发现种种矛盾,原本清晰的一个『乌托邦』时代,却再一次模糊视线。

       史书中记载之尧时代,虞舜担任着宰相,大禹作为司空主掌治水和内政,弃后稷负责农业,契作为司徒推行教化,皋陶掌管司法和军事,伯夷主持祭祀等等,从中可看出当时政府内阁运行之精细现代,而较之于两仟年后秦汉之三公九卿制度更显意义深远,既然上古内阁制度已经如此完美了,那为何到了秦汉反而倒退了呢 ?想必然是后世众多儒生为了借古谏今,托古改制,描绘了如此一副和谐景象。

        同时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也绝非后世所描绘之如此高尚文明,『禅让』之残忍已《竹书纪年》中已有所记载。

        据考证,陶唐氏和有虞氏均为上古时山西南部之部落。

        陶唐氏发源于尧都平阳,也就是今天山西临汾县南部,精通烧窑『在古代,陶、唐、尧均是代表着烧窑之事业』。

        有虞氏则是依靠在山川湖泊中打鱼狩猎为生,与陶唐氏的居地相近,位于蒲阪(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炎帝的居住地)现在的山西永济县。

        夏氏族,即是『华夏』中的夏,起源于河南中部--传统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据考证,夏氏族和有虞氏关系密切,上古时在黄河几字右下隈(现今河南、山西、陕西交接处)有几多天然的渡口,两个氏族在此处活动交易频繁,同时根据《史记》记载,虞夏均是颛顼后代,其血缘极相近。

        鲧、禹父子则又属另一部落,是为有崇氏,崇通嵩,即知此父子俩最原始根据地起源于嵩山山脉之中,大禹都城--阳城传说即在嵩山脚下,左丘明著《国语》描述阳城『前华(嵩山)后河(黄河),左洛(洛河)右济(济水--古河流、流经豫鲁、济南意为济水之南)』,同时嵩山旧时另称为华山(现在华山旧称为岳山、泰山旧称岱山,恒衡二岳名称不变),以此与夏连称为『华夏』,此『华夏』一词之由来!

        而舜发际之地应为陕西汉中,舜之二女称为湘神,湘通襄水,也就是现在的汉江(旧时汉江与嘉陵江共源于秦岭深处)。

       当时尚未有国家之概念,各部落间互推一名酋长作为各部落之共同首领,后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亦先按此做法,再逐变为世袭制。

        直至大禹之后启,始用世袭制,则俨然有国家之形态,此后君位世袭趋于稳定,则有夏朝之建立。

相关文章

  • 5-华夏之源

    今再看古代史之记载,从尧舜时代开始是比较可靠的,《尚书》的记载是从尧舜开始的,《论语》所提及的古代史亦仅是...

  • 从华夏文明之源路过

    又一次路过西安,上一次来到这座城市还是03年去昆明读大学的时候。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在广告公司,被要求写南京地铁的宣...

  • 藏头诗

    易学誉大道之源, 海风劲推波助澜。 游世界明观万事, 龙飞舞华夏穹天。

  • 长安洛阳关系思考

    长安和洛阳均为千年古都 长安位于关中福地 洛阳地处华夏中央 长安为周秦文明发源之地 洛阳是华夏之源天地之中 长安坚...

  • 易经论——贰

    浅谈易经的地位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大海般辉煌灿烂的文化宝藏中,有一朵奇葩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就是《...

  • 世界公认的三本最经典智慧书:中国有一本还排在首位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一本书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也被称之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这本书就是《易经》。 可以这么说,《...

  • 福中医专属:洛洛表情包

    “河洛”其名由来 “河洛”源引“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堪称华夏文化之源头。 《易·系辞上》有曰:“河出图,...

  • 走过河南--商丘

    《商丘之歌——总站商丘》 玄鸟生商高丘岗, 华夏文明建国邦。 三商之源富锦地, 王亥牵牛走咸阳。 睢阳古城好巍峨,...

  • 盘点中国二十大传统国粹,你知道几个?

    一、易经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最...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之书同文

    〈2017年10月1星期日〉国庆特辑:书同文篇,主要就华夏文字之源进行探索,这个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存疑的也不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华夏之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xl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