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没有生活外的课程,也没有课程外的生活”,“一日生活皆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念,入园、喝水、进餐、如厕、盥洗、集体教学、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午睡、离园……外人看来稀松平常的“吃喝拉撒睡玩”,在我们看来,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近两周小班新生入园适应系列活动正在进行,从第一周分批开展的亲子训练营,到本周全班幼儿离开家长陪伴,尝试独立参与半日生活,在循序渐进的体验中,孩子们逐渐熟悉幼儿园生活。
大清早刚入园时,每个班会有那么一两个哭哭啼啼情绪不佳的小宝贝,“要妈妈、要爸爸、要回家”,这时候最担心的是坏情绪的蔓延——没准儿那些懵懵懂懂不哭不闹的小朋友在这几个伙伴的哭声带动中突然“悲从心来”呢?所以,这时候我们所有行政人员都分布在各个小班,协助老师管理大多数,疏导极个别,确保孩子们的情绪快快平稳。
实际上,大多数哭闹的孩子在家长离园后很快“审时度势”,迅速恢复平静,融入集体生活;个别比较执着的,也会在老师的安抚下逐渐平静,等到户外活动时,小家伙儿们注意力早已被阳光、草地和游戏吸引,撒着欢儿的去玩儿啦!
随后喝水、如厕、洗手、午餐……一系列琐琐碎碎的操作,在生活环节培养良好常规习惯,急不得,慢慢来。
半天的集体活动,终于,到了离园的时刻,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要求小班家长统一在园门口接孩子,这样一来,问题来了:三十多个孩子,三十多位家长,和老师之间还不熟悉,一个个叫名字吧,孩子们习惯了家中小名,对老师叫了好几遍的大名无动于衷;一个个翻着名牌询问吧,家长等的着急,孩子们看着近在咫尺的爸爸妈妈却迟迟不能牵手,急得跳脚……怎么办?
本着“幼儿为本”的理念,我们转变思路,采取如下措施:
1.家长园门外按班级排队,每班两队,扫码等候;
2.各班教师组织幼儿在中院排队;
3.值周人员带领一个班级的家长有序进入幼儿园前院,按照疫情期间地上点位标识排成两队,一队男孩家长,一队女孩家长;中间留宽阔通道;
4.教师带领幼儿从家长队伍通道中间走过,家长幼儿互相认领牵手,原地排队面向大门口方向站好;
5.本班一位老师把守大门口查验幼儿接送卡,家长和幼儿有序出门,和老师告别,离园。
如此一来,一个班的接园环节在三分钟内搞定,四个班依次进行,也不过十分钟左右,不仅接园时间缩短,更重要的是,家长在同一时间段与孩子牵手,避免了孩子和家长因为消极等待带来的不良情绪,很贴心。
由此可见,“幼儿为本”的理念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诠释,看似简单的离园环节,只是一日生活的小小缩影,在真切的现实生活中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更需要我们时刻树立“问题意识”,发现小现象,解决真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