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文

作者: 北极星的陪伴 | 来源:发表于2025-05-19 00:57 被阅读0次

今天被突如其来的投喂了如此一摞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友人的慷慨和分享,见面很少,然而殊路同归。长长的河流终究在某处交汇相遇。我在这两日忽然领悟了“人·文”。

我是一个纯粹的理科生,财经大学统计系毕业的,信奉“金融就是数据”,从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时候也惯常喜欢“用数据说话”。

但我是一个人,所以总脱离不了一个人的局限,我对人的关注胜过一切,于是在过去二十多年的上下求索中不可避免的从一个理科生滑向了一个文科生的世界。

直至此刻,忽然想起“文史哲”这三个字,百度搜索一下,才知道原来文科的基础就是“文史哲”。bilibili这段话总结的不错,我发现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么多年,才把这三个字集齐。

诗书易、文史哲、真善美,终是殊路同归三位一体,最后都要凝结到人身上来。没有人,就没有人文,就没有文科。

钱穆先生在《晚学盲言》里有一篇专门说到过人文,他说人文就是关于人和人之间是如何很好的相处的生活的。比如说古时候的人,一家人或者一个村落的人,没有人读书,但是他们相处的非常和谐,其乐融融,生活劳作都安排的非常好,那这就是有人文的生活。

反观现在,高学历遍地都是,书籍铺天盖地,每个人都读书识字,但是大家都相处不好,不知道怎么和人和自然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这就是没有人文。“文”和“人”脱离了,变成了功利化的工具,脱离了人的根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而优秀的文学就是抚慰人心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怀着悲悯之心,清晰地洞察到了时代洪流中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存,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欢乐,或尊或卑或贫或富或长或幼……他们被裹挟着被席卷着,在历史的车轮下滚滚向前,或可歌可泣或可爱可羡或可怜可叹或可恨可憎,最终都将一起隐入历史的尘烟。

巴菲特说,市场一直在变,人性从来不变。同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历史的车轮如何运转,人性从来不变,人的情感从来不会消失也不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在文学经典的阅读中,常常会体会到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那一刻,我们被照亮了。我们不再孤独。

相关文章

  • 人•文

    “女娲造人”的故事已流传万间:女娲仿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捏造了许多小人教它们劳作并区分性别。随着社会变迁发展,...

  • 人文,文,人!

    这是一个没有特色的地方。 但是有些人认真工作的时候确实一道比日出日落还美的风景!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建设一道道铁路...

  • 简文✘人

    人。 简单的两笔画。 我们都是人,简单的人。 可是,我们却从原本的简单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有...

  • 《三体》文如人 人却远超于文

    文| 刘大顺 图| 刘大顺 刘慈欣获奖的时候,就买来了整套《三体》,怎奈那时候环境和心都是浮躁的。生活被用来处理一...

  • 文如人 人如字

    01 晚上,有朋友在微信中调侃:感觉今年进步成长巨大,琢磨着年后跳槽到中央台去。紧接着发了一张图片。 央视今年智商...

  • 文不远人,道不远人

    一直以来,我似坠入了一口是非的枯井,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诘问纠缠,试图非要从中找寻出一个真理来。 其实我追求的绝对...

  • 以文浸人

    讲柳永其实特别纠结。词为艳科,柳同学又格外俚俗,历来被很多文人诟病。《雨霖铃》这篇又是为红颜知己而作,美是美,难免...

  • 文已失,人入世

    余生,不管怎么活,要活出自己的态度,要用自己的态度去活。听一首歌,写一首诗,又或者看一部电影,生活就是如此...

  • -/【文】思远人

    渐闻雨声起,石阶苔痕染色深,檐下水帘断如珠,击起洼水涟漪。 自檀木柜中取出那玉瓶佳酿,顺带了白瓷杯。款款而步屋中那...

  • 阅文窥人

    我们常读他人之作,并观其心路历程,品其个中三味。也常透过文中流露出的言行观念揣度作者的个性,脑补作者的形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 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po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