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突如其来的投喂了如此一摞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友人的慷慨和分享,见面很少,然而殊路同归。长长的河流终究在某处交汇相遇。我在这两日忽然领悟了“人·文”。
我是一个纯粹的理科生,财经大学统计系毕业的,信奉“金融就是数据”,从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时候也惯常喜欢“用数据说话”。
但我是一个人,所以总脱离不了一个人的局限,我对人的关注胜过一切,于是在过去二十多年的上下求索中不可避免的从一个理科生滑向了一个文科生的世界。
直至此刻,忽然想起“文史哲”这三个字,百度搜索一下,才知道原来文科的基础就是“文史哲”。bilibili这段话总结的不错,我发现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么多年,才把这三个字集齐。
诗书易、文史哲、真善美,终是殊路同归三位一体,最后都要凝结到人身上来。没有人,就没有人文,就没有文科。
钱穆先生在《晚学盲言》里有一篇专门说到过人文,他说人文就是关于人和人之间是如何很好的相处的生活的。比如说古时候的人,一家人或者一个村落的人,没有人读书,但是他们相处的非常和谐,其乐融融,生活劳作都安排的非常好,那这就是有人文的生活。
反观现在,高学历遍地都是,书籍铺天盖地,每个人都读书识字,但是大家都相处不好,不知道怎么和人和自然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这就是没有人文。“文”和“人”脱离了,变成了功利化的工具,脱离了人的根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而优秀的文学就是抚慰人心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怀着悲悯之心,清晰地洞察到了时代洪流中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存,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欢乐,或尊或卑或贫或富或长或幼……他们被裹挟着被席卷着,在历史的车轮下滚滚向前,或可歌可泣或可爱可羡或可怜可叹或可恨可憎,最终都将一起隐入历史的尘烟。
巴菲特说,市场一直在变,人性从来不变。同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历史的车轮如何运转,人性从来不变,人的情感从来不会消失也不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在文学经典的阅读中,常常会体会到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那一刻,我们被照亮了。我们不再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