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没看到日落大家都不甘心,回旅馆睡了一觉后又出去溜达了。杨姐很有经验,跟我们说如果要买纪念品最好就在这里买了,,还有几天就要回去了,科伦坡、本托塔都不方便购物的。小杨撺掇我也去买T恤,我也正好想买一件她选中的黑色胸前一只大象的T恤,结果没有了,其余的我不喜欢就不买了。
我想给外孙女买一个大象拼图,还在阿鲁拉德普勒时就看中了这个东西,可当时觉得还有这么久时间难得携带,后来去过的这几个景点都没有卖的,不知这里是否有卖。 下午转悠了几条街道,在一家礼品店找到了,600rs(rmb30元),这种大象拼图是木头的,很有重量,考虑我们还要自由行去另外2个国家,不能多买,因为许愿外孙女一定给他带份礼物,这个礼物是最理想的了(小外孙女酷爱玩拼图)。

走街串巷时碰到了不少旅行团队,中外都有,且都是老年团,其中2位北京大爷大妈级(年纪比我们大多了)游客,老头还杵着根拐棍,老太的肥胖怕是有80公斤体重,他们一人胸前挂着个大家伙(相机)。我实在好奇,难不成他们这种状态也能来自由行?大妈很自豪地告诉我,他们是一个摄影团,我问有多少人?她说有27人呢。乖乖,中国大爷大妈玩摄影不光在国内,居然还玩到国外去了。




老太不知在哪家店买了颗宝石,拿给我看问我是否识货,让给辨别真假。这下可给我出难题了,我是彻头彻尾的宝石盲,从不对那玩意儿感兴趣。我如实说了不在行,不过她说花200块钱,即使是假的也就当玩具玩吧。我心里想笑,这老太也真是200块钱能买着真的宝石吗?




傍晚时,城墙炮台又聚集了不少人等着看日落,真的老天爷捉弄人,跟昨天一样,太阳不等掉到海里就又躲进云层了,让我们好失望啊!直到完全看不到太阳了才悻悻地离去。不过堤岸边并不寂寞,当地人三五成群地玩耍。
老伴捕捉了一家正带着孩子嬉戏的对象,年轻妈妈很矜持,给她拍照时很镇定,丈夫更配合,心领神会地抱过孩子,给他们来了一张全家福。旁边还有一位女士,说是奶奶又太年轻,只见她跑去叫来另一位男士,说是爷爷又不像,但我估计应该是祖孙三代。我猜想“奶奶”是去叫“爷爷”一起来拍照了,可惜我们当时都没反应过来,加之天已经很黑了,没能为他们拍一张祖孙三代全家福很遗憾。







兰卡曾经结识的年轻驴友们,微信上晒了在加勒吃中国餐的照片,菜单,结算单都晒出来了,他们说那里的饭菜很好吃,价格跟国内差不多。我提议晚餐是否也去那里吃,打电话过去一问饭店还在城外,大约2公里,老板让我们坐tutu车去,他说这儿的tutu车司机都知道他们店。杨姐听说还有这么远,就建议明天等因地卡来了,开着车领上他一起去吃中餐。说实话,原本我是打算由我做东请二杨吃饭,但并不打算请因地卡,我已经开始很反感这位司机了。
那就作罢,我们分头各自解决吧。上午在城墙上游走时就看到前面有一家小吃店,遮阳伞下当地人在喝饮料聊天,我就想这可能是当地人宵夜的去处。天完全黑了,小吃店门前人越来越多。我站在旁边看着当地人挤在售货窗口,买饮料的,买一根烟的,我也买了2瓶汽水畅饮。
旁边的食品加工坊里传来有节奏的叮当声,我过去看很快被吸引了,一位皮肤黑黑的年轻男子双手拿着刀,叮当声就是他在切像面条一样的食品。我也去付款,人家问我要什么,我语塞了,不知道这个叫什么。我领着一位小二过到厨房这边,指着小伙子叮叮当当切的那个东西。小二马上说,哦,gudu gudu(音译),我不知道是否好吃不敢多买,先买一份尝尝,好吃再买吧。
流侠背的小伙子,手不停滴在切面条,底下一盆大火,这活真不容易,我还忍心放弃离开吗?

我焦急的等候在门口朝里面张望,旁边有看热闹的也有跟我一样排队等候的食客

付了160rs,拿着付款单就去窗口排队,这一排就排出了我的“吉尼斯纪录”。我不知道前面还有人早递过付款单等候了,前面2个我还能忍耐,刚才拍照的那一家也在等候,不过他已经在我前面拿到。其实师傅手脚已经很麻利了,主要这样食物加工过程有点复杂。每做好一份我就以为是我的,一次次失望真想放弃算了,可看到厨房小伙子满头大汗,手一刻也没停地加工,还不时地看着我表示歉意,实在不忍心放弃更不忍心催促。我几乎是最后一名食客了,确定是为我做了他放调料时都征求意见,我表示除了咖喱其他都可以。
等了半个小时终于吃上了来之不易的gudu,外面摆放的桌椅只有2套,我们端着盘子不知往哪里去吃。正好有几位当地年轻人占有一张桌子,他们中的2位马上站起来让座位给我们,然后自己站着,真不好意思,可人家执意要让我当然只有谢谢了。这一份炒面粉量很大,分成2份刚好够了,味道确实不错,这就是最真实的当地人的食品,便宜实惠。

来兰卡这么多天了,只有在加勒古城才真正体验了当地人的饮食,直接接触的兰卡人也是最多的。根据这2天的观察体验,感觉这里的经济状况,收入销费应该跟中国很接近,幸福感却随时都写在他们脸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