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解
三元人性 ❶:⑴先天本善;⑵先天本恶;⑶先天无善无恶。
三元人性 ❷:⒈後天(之人)多善;⒉後天(之人)多恶;⒊後天善恶均势,亦善亦恶,兼善兼恶。
多元人性:⑴先天本善;⑵先天本恶;⒈後天(之人)多善;⒉後天(之人)多恶;⑶先天无善无恶;⒊後天兼善兼恶。
〖注〗
「後天(之人)多善or多恶」,既指宏观的善人or恶人数量更多,也指个体中善or恶的成份更多。
➠ 有的人说天底下善人/好人多,有的人说天底下恶人/坏人多。这种说法其实是泛泛的、不严谨的。并没有纯粹的、绝对的善人/好人或恶人/坏人。
➠ 在特定的情境及事态下,有些人选择了善,有些人选择恶。情境与事态起激发作用,个体的“三观”、经验、知识、谋略、信条、信念、信仰等 起决断及取捨作用。
➠ 这便是所谓的「亦善亦恶、兼善兼恶」。有点像佛家所说的「善恶只在一念间」。但佛家这种表述会让人感觉 善恶抉择犹如刀剑行走,主观上稍有不慎 或客观上稍有干扰,就会“失足”踩偏。
➠ 但刀尖两侧皆深渊,往左往右都不行,那只能「守中」。“守中”即行中庸之道,使其亦正亦邪、亦善亦恶、兼善兼恶。
➠ 又以为,纯粹的不偏不倚、恰如其份 是不现实的、做不到的。就好似完全介于昼夜两态之间,严格地划清界线,既非昼 亦非夜。而「黄昏、傍晚」作为昼夜之交,其实为连续的、渐变的一个过程。「黄昏、傍晚」与昼夜两端各有粘连,差不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要严格地进行时间划分,几乎不可能。


➠ 如太极图,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相环绕切合,乃成太极。➢ 另,太极图还暗藏旋转态。作为一组以正圆为边界的“非典型-旋转对称图形”,太极图既适合左旋,也适合右旋〖去除黑白设色 才符合旋转对称之定义,故曰“非典型”.〗。
➠ 太者,无上也;极/極者,端也。至高无上的那一端,陰陽尚且既济、合和,其下端诸象 大概也应如此。➢ 合和者,契合且融洽。➢ 契合:太极之黑白两色色块 均严丝合缝扣在一起,这便是契合。
据此文结论,人性或属于「先天无善无恶」以及「後天兼善兼恶」。
源文章
人性本善or本恶?
原附议
多元系统立论,好文~
左中右三派。
「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老莱子高屋建瓴。
善恶实乃人定标准,如:利于众人则善,不利则恶。
➠➠ 利人以滥伐森林、污染河湖海洋、肆意猎取或捕捞动物,这些行为,短期是利,不然没人热衷;长期是恶,因为长远看,对人类无利反有害。
故善有长期、短期之分。
新生儿无思想、无经验,亦不可能主动去感知「何为恶、何为善」。不知善恶之为何,行为恣意无忌,此则既非善、亦非恶。
就高阶之善恶来说:
长远看,有利/有益于人类,则善。➠ 但若欲长远看,需要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新生儿哪有这些?故无以行高阶之善。
坑骗需智,构陷需谋,戕害需狠。➠ 这几类“恶” 所需之主观条件,新生儿均不具备,故无以成高阶之恶。
无以善,无以恶,惟中道可通,故孔子与墨子胜。
初,无善无恶,一任天性自然。
幼,染善恶而初萌。
童,善恶潜滋暗长。
少,善恶勃發。
壮,善恶葱茏。
老,善恶炽盛。
暮,善恶陰森。
衰,善恶枯残。
➠ 人之善恶,盖皆俗世所染。染後样态,若草木生發。
人活于世,无以不染。盖染而不导引矫正,则趋恶;染而常导引矫正,则趋善。
人之初,善恶两不相干。
善恶者,受染後起之貌。
附 图







[图源网络]
撰文&审校➠淵澄取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