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说过,"人一旦怀旧,便表明已经老化"。
想来也有道理,或许我已经步入那个年龄段了。
几天前,见到了久未谋面的初中同学,不禁牵起那陈旧且快乐的回忆。
我的初中开始于80年代初,就读的学校是一所乡级联中。
在当地每个乡镇,最多才设有两所中学。一所就是我们的学校,距离我家,也就两三里的路程。另一所在十里开外的乡镇交界处。
由于家与学校之间距离较近,而且之间的路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公路,所以我们村里的学生上下学就可以步行,也不怕雨雪天。这在当时看来,是很值得炫耀和骄傲的一件事,比较远处的同学来说有一种优越感。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不像现在交通如此便利,每个村与村之间还都是土路。距离学校远一点的,必须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晴天还好说,只是灰土飞扬,或巅簸不平。最怕雨雪天,路面上黏黏的红泥巴,沾满车轮寸步难行。那些骑车的同学便每行一段路,就下车用树枝剔除车轮上的泥巴。
我们步行就不用担心这些了。而且正处于"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龄,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都是伴着歌声与欢笑的。
记得当时大街小巷正流行的一些音乐,不管什么风格,我们大多会哼唱几句。特别是那些"西北风",什么"黄土高坡","我的家乡并不美","信天游","妈妈的吻"……甚至连那些当代歌星的名字也比较稔熟。虽然已过了近乎四十年的时光,但那些略显稚气的歌声和无拘无束的欢笑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们来回上学的路两边,是村里的菜地。那各种各样的蔬菜,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无异于孙悟空的花果山,感到既好玩又新奇。最重要的是,在当初物质匮乏的年代,还可以肆意的品尝到鲜味。不过也为自己惹下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一一经常被父母训斥。
菜田里,有绿油油的油菜和菠菜,紫盈盈的茄子,青里透红的菜椒,各色的胡萝卜……,反正不管什么菜,我们都可以拿来生吃,甚至都不用水洗。记得有的伙伴连香菜都吃的津津有味。
记忆中那时的我们,必须早起跑晨操,所以常常是伴着星星去上学的,到了学校还需要点煤油灯早读,有时候读着读着不知不觉睡着了。
由于经济条件差,学校整体比较简陋。课桌陈旧,都布满纵横交错的划痕。虽然没有刻上鲁迅先生的"早"字,但对当时小孩子来说也算早出晚归。
时过境迁,曾经小孩的我们,在慢慢老去。当初学校的房子也早已面目全非。往事久远,但记忆不老,在我们心里,常存犹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