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拜年】

作者: 蒙来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13:02 被阅读104次
【儿时的年味•拜年】

儿时的年味系列,写了《备年》和《过年》。刚才查看,阅读量分别为1225和717。受宠若惊,给您《拜年》了!

儿时正处于移风异俗,破四旧的文革时期。也许拜年是被破的旧风俗吧,你家我家他家,各过各的年,年节视如平常,没有行拜年礼节的,我也从未得到过压岁钱。

上初中之后,推算一下,应该是1975年的春节吧,年初一早饭后有同学来到我家:

“过年了,我们去看看老师吧。”

又会了几位同学,先去了班主任老师家。进门啥也没说,倒是老师热情接待,奉茶献糖,让吃这让尝那。临别时老师把我们送出家门,才有同学回过头来说:“老师快回去吧,外面挺冷的。”

接着,我们又以同样的方式去了其他老师家、同学家。初一没去完初二、初三接着去或在家里等着同学的回访。此处无声胜有声,这种形式的“串门”,大家都心领神会,其实就是拜年。

第二年,这“串门”就兴盛起来了!女生们鲜艳的围巾花袄罩,毛毕叽瘦腿裤,花枝招展!男生们崭新的蓝涤卡褂子(上衣)裤管上还站着笔挺的线,神采飞扬。进门宁站不坐,生生地怕裤腿上窝出膝盖印。我吧,家里姊妹多,父亲一人上班,装备不起新衣裳,只能穿洗干净的旧衣服灰暗登场。我在简书上有篇文章《拉碳》,只所以拉碳,是为了能挣点钱买套涤卡裤褂,也容光焕发一把。

【儿时的年味•拜年】

串门次数多了,人也熟了,敢说“姨姨,叔叔过年好”了(你说也怪有意思的,同学的父母,应该称呼‘’姨姨、姨父‘’或‘’叔叔、婶婶‘’,却硬生生地给分开了。)最初的拘束全没了。起先只是喝点水,吃块糖,后来递烟也敢抽了,敬酒也敢喝了。我的烟酒就是从串门开始的。

家乡人过年爱串门,家乡人待客都热情。正月里为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串门人,不仅备烟备茶备零食,也有备酒备菜备碗筷的。上大学的头一年寒假回家过年到同学家串门,喝过了砖茶奶茶小叶茶,抽过了群英牡丹千里山,和同学的父亲唠得投缘。大叔说:“小后生们别忙着走,叔这里有几瓶好酒,正月的饭菜也是现成的,一人喝上点再走哇。”说着三钱的精侄小酒盅已摆上了茶几,揭开大灶上的锅盖,从笼屉里端出几样热气腾腾的小菜,一看就知这是有准备的,恭敬不如从命了。山西杏花村、竹叶青,我还是第一见识。

酒香浓,年味浓,人情更浓!从初一到初八,甚至十五前的每一天,这浓浓的乡土年味在串门中漂溢,您嗅到了吗?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拜年

    文/青争思 雪花般飞舞的篇篇《年味》 香甜,幸福,温暖 儿时年三十以前年的记忆 我有些残缺不全 收到征文活动的请柬...

  • 儿时的年味|拜年

    文|白色冰菊 儿时的年,是一家人的期盼。只有过年才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过年是无忧无虑的象征,是对好日子的体现。 ...

  • 儿时的年味 | 拜年

    尽管头一天睡得晚,可是正月初一这天,不管老少都得一早就爬起来,如果起来晚了,被拜年的人堵到被窝里可就尴尬了。 东方...

  • 儿时的年味|拜年

    老家在华北平原上,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村子的房子更是稀松平常,和他村无异。 非要说说村子的特点,除了距离潴泷河较近,...

  • 【儿时的年味•拜年】

    儿时的年味系列,写了《备年》和《过年》。刚才查看,阅读量分别为1225和717。受宠若惊,给您《拜年》了! 儿时正...

  • 儿时的年味|拜年

    说起拜年,这是人人都经历过的平常之事。可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拜年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参加工作、...

  • 儿时的年味 || 拜年

    但凡中国式传统节日,虽然不少是以“吃”为表面现象,但大抵是通过某种仪式感的建构,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增进彼此感情...

  • 儿时的年味|拜年(8)

    正月初一一过,从初二开始,各家各户就逐渐开始请客了。请客,在我们乡下老家,称之为“约拜年客”。 “约拜年客”,主人...

  • 儿时的年味|奶奶带我去拜年

    一年一度春节又将到来,年近了,心也飞回家乡去了,飞到父母亲的身边,更想家了。但因工作特殊,今年又不能陪父母过年,但...

  • 儿时的年味|全村大拜年

    我的娘家所在的村子名叫环池村,因为它南邻盐池,可远望中条山美景,近观盐湖风光。 听去世的奶奶说,这里原来是没有村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拜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oa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