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4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4

作者: 静心_868a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09:09 被阅读0次

继续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是对于身法的说明,也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身法。其他有关纠正身法的注意事项,均是由此细化而出。"顶劲提起"与"松劲下沉"(气沉丹田)形成了对拉拔长的掤劲,与"不偏不倚"的态势结合,"不偏不倚"即立身中正安舒,给"轻灵沉静"的太极拳,奠定了通向"身法自然"的基础。劲力升华后"蓄于无形、发于瞬间"的"忽隐忽现"也就正是得益于此基础的。忽隐忽现指神、意、气、劲、虚实、阴阳等变化莫测而言。杨澄甫注:……隐现之法,与人对敌犹有神明难测之妙。如敌来袭我身,我身收束为忽隐,使敌不能施其力,如敌手往回抽时,我随跟进为忽现,敌不知我高低上下,无法敌挡我手。练太极拳如河中之小船,人步临其上,必略偏忽隐忽现,犹如龙之变化,能升能降。降能隐而藏形,现能飞升太虚,兴云吐雾,此理言太极能高升。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这些接近神明的功夫我只能从字面理解一下,仰望之。让大师来注释:顾留馨注: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还要做到敌方从左方用力来攻,我左方虚而化之,虚而引之,不与抵杭,使彼来力落空,如对方从右方用力攻来,则我右方虚而化之,虚而引之,也不与顶抗,使来力落空。这就是不犯双重之病。练到处处虚而化之,虚而引之,就是棋高一着,使对方缚手缚脚。虚和杳都是不可捉摸的意思。弥字作更加解释。我运用粘化划弧、引进落空的方法,对方往上进攻,我高以引之,使其高不可攀,脚跟浮起,有凌空失重的感觉,如对方往下进攻,我低以引之,使其有面临深洲,摇摇欲坠、愈陷愈深的感觉,若对方前进,我渐渐引进,使其摸不到我身上.有进之愈长而不可及的感觉;若我粘迫进攻,对方越退越感觉不能走化。这四种情况都是在粘走相生,不丢不顶,我顺人背,我得机得势,彼失机失势而出现的。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这是形容触觉的灵敏度极高,稍微触及,便能感觉得到,立即走化。功夫练到技术高了,便能做到.一根鸡毛,一只苍蝇或一只小虫轻轻触及人体任何部位,都能感党得到,并立即有行动对付,这样在推手时便能做到他不知我,我却能知他。“所向披靡的英雄好汉就是因为有了这样高深的功夫。

相关文章

  •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4

    继续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是对于身法的说明,也是太...

  •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2

    继续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过”则为“顶”,硬撑住,“不及”为“丢”,逃避掉。“无过不及”...

  •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1

    张三丰祖师的拳经里有半句话我觉得忒重要: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以前练太极操的时期也常听到拳经里的词句用...

  •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5

    继续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无力让有力,手慢让手决,此皆先天自...

  •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6

    继续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杨澄...

  •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7

    通过《太极拳论》的学习,整明白了不少事。因为要查阅很多资料顺便对太极拳的历史发展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不少八卦故...

  •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3

    继续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是太极拳推手功夫的三个阶段 :即著熟、懂劲、阶及...

  • 伤寒论笔记:第5篇-桂枝汤方证和应用

    伤寒论学习笔记(2016/3/4) 恕我愚笨,细细读着伤寒论的原文,我是抛去了后世任何注家的理论,一切以伤寒论原文...

  • webpack4入门学习笔记(一)

    系列博客链接 webpack4入门学习笔记(一) webpack4入门学习笔记(二) webpack4入门学习笔记...

  • webpack4入门学习笔记(二)

    系列博客链接 webpack4入门学习笔记(一) webpack4入门学习笔记(二) webpack4入门学习笔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笔记《太极拳论》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fr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