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过去,我对“预测未来”的看法是:迷信!绝对的封建迷信!一点儿科学依据都没有。
后来,了解了一点点《易经》和风水学,觉得这东西好像有点儿道理;至少,它们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预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毫无逻辑、制造神秘糊弄人的,例如街头算命;
第二种是发展了完整体系的,例如占星术、卜卦;
第三种是基于事物发展规律、跨领域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作出的预测,例如中国古代的庙算、经济学的博弈论。
第一种是毫无逻辑的预测
就像大多数街头摆地摊的算命先生,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混饭吃。
还有一些所谓的预言,虽然能找出很多实例,但大多数都是“事后验证”,牵强附会。它只能“预测”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却无法“预测”将来发生什么。







第二种是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中国的“算命”不是胡掐,而是属于有完整系统的领域。

正如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基础理论,“算命”的基础理论就是《易经》——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伏羲八卦。至于那些生辰八字、四柱六柱、奇门遁甲、梅花易数……都是建立在这个逻辑之上的。
既然是有完整系统,那么,要进入这个领域,它的门槛就相对比较高。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
所以,那些在街头摆摊的算命先生,可以忽悠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却忽悠不了易学专家。

第三种预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但看上去比迷信还疯狂。
比如《未来简史》提到,人类接下来的目标,是长生不老;
比如,凯文·凯利说,未来的人和电脑会成为一个物种……


最近畅销的新书《未来简史》里提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类会消灭瘟疫、饥荒和战争。
消灭瘟疫和饥荒好理解,战争怎么消除?
作者认为:战争掠夺的是资源,却夺不走知识;未来是知识的时代,所以战争终究会被遏制。
那么,未来的人会关注什么呢?当然是“如何抗拒死亡”。
其实,比起古代人,我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被延后了很多。等生物基因技术进一步改进,人类会无限制的接近“长生不老”。
书中对于未来的“预测”,有着完整的论证过程。虽然这个过程读起来很烧脑,一旦你理解了,对事物的认知就会提高一个层次。

凯文·凯利的《失控》和《必然》也对未来做出了预测。
他认为,互联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生物”。生物,顾名思义,就是有生命、可以成长的东西,并且,当它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失去造物主(人类)的控制。
如今,“电脑”诞生不到100年、互联网才生长了短短30年,就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帮助我们购物、学习、交流、工作,渐渐往医疗、健康领域渗透,并且开始接管我们的房间(智能家居)。



我觉得,不管是《未来简史》还是《必然》,重点不是在于预测未来、而是在于预测的方式——它们集合了物理学、生物学、遗传学、社会学、人工智能和前言科技的大量知识,通过归纳、推演、计算,得出了未来的大趋势,这才是最精华的地方。
预测:不是预见未来,而是顺应变化
我的日记本里保留着一张字条,是老妈从算命先生那里求来的。字条根据我的生辰八字,给我的人生轨迹做了一个粗浅的描绘。
我固然不相信算命先生那一套,但却对这张字条很感兴趣。
这就像你要在白纸上画画,始终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有人帮你画了几条辅助线。虽然这些线条并不能成为画的一部分,但它能让你的思维清晰很多,至少知道该怎么下笔了。

我觉得,《失控》、《必然》、《未来简史》这一类书,其实并不在于要告诉我们“未来就是这个样子”,而是在未来白纸般的画布上,给我们勾勒了几道辅助线。
未来未必就是他们描绘的样子;但,正因为有了这几道辅助线,我们可以顺应一些趋势、避免一些不好的可能,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相反,如果未来已有定数,我们能做的还剩下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