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左传》读书笔记26:桓公四年

《左传》读书笔记26:桓公四年

作者: 微笑的女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5-04-26 00:20 被阅读0次

//桓公四年,癸酉,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

人名:鲁桓公,渠伯纠,芮伯万

地名:郎(鲁地),周,渠,秦国,魏国

官名:宰(掌王家内外事物)

1桓公狩:王正月,正是夏历冬十一月,为农闲狩猎期,故曰“时”。桓公此行没毛病。【狩:冬猎为“狩”。】

2周宰渠伯纠来聘:《左传通识读本》认为词条为春秋笔法,意在讥讽王室昏于政事。因为王官之宰,当量才授位,如今渠伯纠之父居此官位而使其子摄行职务,出聘列国,是轻侮王室官职的表现。

3秦国首秀:秦,周时国,伯爵,嬴姓。秦先人原本是居住在今山东的嬴姓东夷族群。据传,秦先人是善于驾车、养马的族群。秦先人西迁的次数和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后一次、也是比较确定的是西周初年的飞廉族人西迁。西周初年,秦先人首领飞廉率部众参与三监之乱,失败后投奔东土嬴族聚集地商奄(山东曲阜一带)。周公旦/周成王东征灭商奄之后,一方面将商奄之地分封给周公旦,一方面将寄居在商奄的飞廉族人迁到宗周以西,戍守西部边陲。后来秦先人中的一族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得封于秦,成为周的附庸国,秦人称“秦”始于此,此支嬴姓秦先人就是后来建立秦国的“秦嬴”;其另一族仍居住在西部边陲(西垂),可称为“骆嬴”。周厉王之时,西戎灭骆嬴一族,此后只有秦嬴一族。秦襄公时,因救周有功,周平王封其为诸侯,并赐以岐山以西之地,秦国至此正式跻身诸侯国行列。此时(桓公四年,秦宁公八年)都平阳(今陕西宝鸡)。秦德公时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秦献公时迁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秦孝公时迁都于咸阳(今陕西咸阳)。

4秦师侵芮:这是[传]首次记载秦国史事。作为去年(桓公三年)芮伯万出居于魏的后续事件,此次秦师伐芮,应该是为了芮伯万回国。秋天时,秦师因为轻视芮国而讨伐失败,冬天时,与王师共同围魏,俘虏了芮伯。这里读得有点混乱,先是侵芮,后又围魏并“执芮伯万以归。”那么到底是在帮芮伯还是在捉拿芮伯?《左传通识读本》说《左传》此处的记载与古本《竹书纪年》不一致。

相关文章

  • 左传摘记-桓公十四年

    1 十四年春,会于曹。曹人致饩,礼也。夏,郑子人来寻盟,且修曹之会。 译: 十四年春季,鲁桓公和郑厉公在曹国会见。...

  • 读书笔记 三月十日 星日

    读书笔记 三月十日 星日 《左传》 “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齐桓公伐楚》 原文为:君处北海,...

  • 左传摘记-桓公四年

    1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书,时,礼也。 译: 桓公十年春天,正月,鲁桓公去郎地举行冬狩。《春秋》之所以进行记载,...

  • 宋殇公十年十一战

    《左传桓公·桓公二年 》记载: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第一战,鲁隐公四年,卫国州吁弑恒公发生政变,为转...

  • 《左传》— 2.桓公

    桓公是哀公同父异母的弟弟,在位十八年。其实对于为什么谥号称为“桓”还没有搞明白,因为对比齐桓公的作为,鲁桓公似乎没...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僖公四年》 春,齐侯(齐桓公,齐属侯爵,所以称齐候)以(率领)诸侯之师(各诸侯国的军队,有鲁、宋、陈、卫、...

  • 成语故事:【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春秋时,齐桓公...

  • 小大之分——《春秋左传•桓公四年》读

    自从周东迁,西周变成东周,周天子威信一日不如一日,秦国却慢慢变成强大国家。 强大国家的定义不仅仅国家大,兵力强,还...

  • 成语故事:【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左传·隐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蜡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同谋杀死桓公,因此石蜡就把石厚杀掉了,当时有人称...

  • 鲁隐公、鲁桓公、齐襄公,死于非命的连环套(二)

    第二环:鲁桓公之死是因为他知道的太多了吗? 从《春秋左传》记载来看,鲁桓公其实死得蛮丢脸的。 话说鲁桓公即位第三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传》读书笔记26:桓公四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ao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