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推出的K签证引起了热议,为了吸引国际人才建设中国。但是很多人反对,认为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都已经卷疯了,尚且提供不了那么充足的就业岗位,难道是为了给国际人才留位置?国内就培养不出来人才了?
中国人的智商世界第一,每年千万毕业年轻人,难道就培养不出他们口中的人才了?
目前我们的教育狂给低龄儿童卷英语课,这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给他们当奴隶方便语言交流?
没有任何一个移民国家有好下场。
最近杭州出台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去技校学手艺,培养高素质低端人力资源,素质也不高;在大学四年用家长的钱打游戏、刷视频、接受思想殖民,能有什么高素质?不是废人都不错了。
培养高学历低端人才,起码比阿三的本科素质高嘛;那是人种不一样,至少不随地大小便,打螺丝也打的快。
然后请阿三进来当人才,管理我们?花时间精力学费换来的证书无法就业,再培训你学门手艺糊口,只不过是上台面了。
其实历来不好就业的专业,学生们也只能是自我培训然后再找出路。只不过现在就业率太低了,为了面子地方不得不高一出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再就业。
唐朝搞“万国来朝”,到安史之乱爆发,不超过一百年;欧洲搞接收难民,到社会动荡,也就十几年。
唐朝是公元618年建立的,8年之后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64年之后武则天篡唐 ,15年之后神龙政变又复唐,50年之后安史之乱,8年之后吐蕃攻陷长安,18年之后二帝四王之乱,40年之后河北三镇复叛,22年之后昭义镇叛乱,25年之后庞勋起义,7年之后黄巢起义 ,32年之后唐朝灭亡,这就是所谓的盛唐。
从历史上看,那些所谓的盛世,能保持50年没有大乱就已经很好很好了,所以,真的也不能强求多了……
人口多的国家,只要制度灵活,往往更具创新力。
问题不在“人多”,而在规则。
人多带来机会,但前提是制度允许流动,产业能吸收人口。
人口不是灾难,死板的规则才是。
如何打破内卷?
打破资源垄断:教育公平,公共资源跟着人走,而不是跟着户籍。
提升流动性:放宽行业壁垒,让人能换赛道,而不是死守“编制”。
推动产业升级:新产业释放新岗位,而不是让人都挤进互联网、金融。
减少管控:降低创业门槛,让市场创造机会。
如果市场灵活,人口增加不是压力,而是红利。
如果规则死板,就算人口减半,竞争仍然残酷。
如果资源能流动、制度能松绑、创新能释放,人口增加不是焦虑,而是财富。
请记住:卷,不是因为我们人太多,而是管制太多。松绑,流动,开放,多元,创新,才是发展之道。
然而,现在以“人才”的名义进入某国——以低价的手段抢当地人的饭碗——失业的当地年轻人逃离——成为当地的大多数——熬死当地老人——完全占有当地。 此时此刻,这样的一幕正在全世界上演……
那么我们中国最终会不会被“鸠占鹊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