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老辈,大都以勤俭节约自律。哪怕是弃之不用的,宁愿占据有限空间,也舍不得随意丢弃。对于时尚的“断、舍、离”,道理也都懂,偏就执拗传统、坚守固执。
“江山难改、本性难移”,戳中事物本质。不过对老辈而言,这所谓本性,无非贫穷留下的“痼疾”。说是痼疾,有点贬损意味,如果回到几十年前,那可是众望所归的时尚。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如果没了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恐怕连命都保不住。如今光阴流转、沧桑巨变、日子舒坦、少有窘迫。是否还需要如此、那般?面对老辈的不开窍,晚辈颇有微词,开始提出质疑:“干嘛非要那样,难不成日子过不下去?” “破破烂烂舍不得丢,值钱好看的没地方放,这是啥意思?” ”明明手头宽裕,干嘛还要省吃俭用,这不是犯傻吗?” 虽然这样的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也不乏晚辈,对于现实的豁达乐观。对此质疑,老辈也会面红耳赤、木讷口吃,点头称是。可真到了节骨眼上,十有八九还是依然故我、不离不弃。
客居澳洲,发现他们的价值观里,哪怕家里再值钱的物件,只要不实用、不喜欢,就会弃用,主动提供给需要的人。在他们的认知里,物件的取舍,不是价值多少,用了多久?而是是否需要、会否多余?这样的思维方式,植根于优渥的社会环境,也有其开放的文明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