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打破危机

打破危机

作者: Joanbetty永恒 | 来源:发表于2025-08-08 08:01 被阅读0次

  美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曾提出:人的一生都在经历心理社会危机,而35岁后最危险的陷阱是陷入“停滞感”。

  法国摄影师David Tesinsky曾拍下一组日本上班族的照片。地铁上每个人都衣冠整洁,却也都一脸倦容,面无表情,仿佛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很多人过了35岁,就是这样的精神面貌。每天重复同样的轨迹,工作流程化,生活模板化,对新事物不再好奇;混得不好不坏,过得乏善可陈,说不上哪里不对劲,却也活得了无生趣。

  生活就像一潭死水,若不流动,必将腐烂发臭。想要打破这种日复一日的死循环,让自己从麻木中苏醒,你必须先让自己流动起来。

  身体流动,乔布斯在49岁的时候,想要出版自己的传记。他打电话联系著名的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邀约见面。让艾萨克森费解的是,乔布斯给出的地点不在公司、咖啡厅,或是其他正式场合,而是在户外。

  乔布斯竟邀请他一起散步。后来他才知道,乔布斯喜欢在散步的过程中进行严肃的谈话,甚至有边走路边开会的习惯。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工作没有思路,项目陷入停滞后,出去走两圈,透透气后就找回了一些灵感;生活压力大,被挤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去健身房大汗淋漓后,就能缓解一些。

  这是因为运动拥有“短期情绪效应”。身体动起来之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水平会显著下降,愉快度则会显著提升。

  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大脑也会得到放松,变得更活泛,更富创造力。亚利桑那大学有项研究发现,运动会促进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和生长。

  不运动的人,大脑神经元稀疏孤立,难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爱运动的人,神经元网络密集相连,总能迸发出好的创见和想法。

  可以说,动起来是成本最低,能效最高的激活大脑的方式了。若你常常觉得自己反应迟钝,脑子像生了锈般转不动了,请先让身体动起来。

  也不必一定要去健身房,用骑车代替打车,上下班不远可以步行。周末少宅在家,多出去爬爬山,散散步,游游泳,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气质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焕然一新。

  思维流动,虽然我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年人,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思维还是跟得上时代的。直到今年年初,团队有同事提出可以用AI辅助写作,我几乎不假思索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深耕写作二十多年,过往的认知和经验让我对这种工具嗤之以鼻。直到我亲自上手,深度体验之后,才感受到它确实是有用的。

  这让我有一个警醒: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我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认知闭环”里。觉得基于自己过去多年的经验,自己的那套理论才是唯一真理,不愿意改变自己的那套去接受新生事物。

  长此以往,很容易闭目塞听,被现实迎头痛击。想要打破这样的困局,我们必须保持空杯,让自己的观念不断被挑战,被撞击。

  你要多去看不符合你口味的书。蔡康永说过:如果你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你永远就只能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单独的世界,会为你提供新的观点和新的角度。

  你更要去接触自己不认同的理念。纪录片《学习的人》里拍摄过一座特殊的图书馆。在这里没有独立学习的空间,也没有安静祥和的氛围。

  有的是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大声辩论的人。这是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在交流里碰撞彼此的思路。

  单一的视角容易形成“回音室效应”,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自大,越来越狭隘。与他者交流碰撞,可以触碰到不同的思想,打开你认知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心理学家把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比作海水的三个区域:岸边、浅水区和深水区。生活在浅水区看似安全,但一旦涨潮,就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不断往深水区探索,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你才能不惧时代的大风大浪。

  社交流动,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想去大城市闯一闯时,身边人劝你:大城市压力大,生活成本高,不如小城市安逸;

  你想换一份更有前景的工作,朋友苦口婆心说:现在稳定的工作多难得,别瞎折腾。你想创业做生意,又有人阻拦:投入这么多,赚不到几个钱,不值得。

  原本你的生活可以延伸出无数支流,最后却变成一汪死水,再没有奔涌的可能性。发现没有,如果我们的社交圈局限在相似的家庭背景、同一个行业,甚至是同样的兴趣爱好……我们所能接收的认知和信息非常有限。

  目之所及都是旧人,没有新的信息输入,没有新的机会触达,日子难有变好的势头。只有不断在新环境中链接新的人,生活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我看《天道》时对肖亚文这个人物印象深刻。在丁元英的私募基金解散后,肖亚文明明不是助理了,但她却自费两万多,远赴法兰克福找芮小丹,就为给丁元英租个房子。

  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她这样解释:通过这个人,就打开了一扇窗,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能让你思考、觉悟,这些对别人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很重要。

  最后,也正是肖亚文主动搭上丁元英这条线,她这才有机会从打工人蜕变为老板。 我很认同一句话:“如果从过去到现在,你的三观、认知和圈子从未改变。你凭什么认为现在的你比过去的你,会有更好的生活?”

  一个人的社交圈就是他的世界,代表了他的审美和生活层次。不愿跳出现有的圈子,你的人生会在安逸中和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一条溪流停止不动,就是一潭死水;只有向更远处奔涌,才有可能汇聚为大海。

  倘若你对当下的生活不满,困守在一个地方找不到出路时,不妨先去到新的环境中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或许你才能遇到不一样的风景。

  能量流动,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提出过一个论断:当下这个时代,正在形成一种“低能量社会”的社会形态。

  具体表现为,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越来越多人成了躺平族:虽然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情绪却莫名其妙低落,下班一回家只想窝在沙发里,仿佛身体被掏空。

  情绪低迷,易烦躁;身体疲倦,不想动。作家梭罗在《河上一周》一书中就分享过自己的真实经历。

  22岁那年,他经历工作生活的种种暴击之后,把自己关在家里躺平了三个月。这期间,他懒得见人,懒得看书,甚至连吃饭都懒得动弹。

  久而久之,他越来越没力气,只能一天天躺在床上熬日头。哥哥见他如此颓丧,强行把他拉出门。在户外,他们不顾一切地随风自由奔跑;他们自制木筏,沿着家乡的康科德河漂流;哥哥还带他走进乡野的市集,和各种小贩一起谈笑风生。

  只短短一周后,梭罗便发现自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改之前的萎靡消极,变得明朗向上。很多人状态不好的原因也是如此。常年不晒太阳不吹吹风,不是把自己关在格子间,就是一天天窝在家里。

  外界的能量进不来,而自己本就不足的精气神也会很快被消耗光。能量是需要交换的。

  生命就像一块电池,在工作和生活的琐碎中消耗的电量,你必须在其他事情上找到补充。无论是好好睡上一觉,酣畅淋漓地来一场大扫除,跟大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还是跟安静地与自己的宠物独处 ……这些都能成为为你输送能量的充电宝。

  有意识地让能量流动起来,喂饱自己的精气神后,你才能经得世事搓磨。作家冰心在《说生命》中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35岁可以是中年危机的开始,也可以是中年转机的序幕。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拉开自我的闸门,每天都学一点新东西,探索一点新领域,打破一点旧常规。

相关文章

  • 如何打破中年危机

    完成了视频号认证,终于把公司的公众号和视频号绑定在一起了,满心欢喜。虽然不大点儿的事,但由于两个账号的管理员都不是...

  • 早起帮我打破中年危机

    【字数】746 吐出中南海香烟的最后一口,在凌晨一点的望京SOHO化为一抹白烟,干咳了几声,黄先生拿出手机...

  • 中年危机

    俗话说的“中年危机”,重在“危机”,而不是“中年”,打破年高位低的怪圈,应善于展示自己的强项,金钱和机遇并不会应需...

  • 面对困境,如何自处?

    危机来临,旧的生活模式被打破,截然不同的新模式诞生了;危机过后,生活将在一个不同的层面上重新开始。 比如,你受了伤...

  • 打造中年赚钱能力

    如何走出中年职场危机? 在于提前磨练自己的能力; 塑造自身价值感,培养自身赚钱的硬本领; 敢于打破上学、上班、退休...

  • 用职场资本打破我的“中年危机”

    我满怀激情,却感觉面临“中年危机”,我该如何努力? 01 我满怀激情却很迷茫 教育行业销售管理,我满怀激情做了三年...

  • 07 小程序的迷思

    小程序无法解决App们的“流量焦虑”与“入口危机”,也不能帮助张小龙打破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次元壁”。 1、...

  • 微信小程序-简述

    小程序无法解决App们的“流量焦虑”与“入口危机”,也不能帮助张小龙打破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次元壁”。 虽然...

  • 鸿蒙

    混沌的世界 藏着无尽的危机 前进的路上 历经枪林弹雨 拭去曾经 受尽了屈辱的泪滴 打破桎梏 开创这新的天地 黑暗的...

  • 【070】《故事》读书笔记(5)

    故事有五个必要组成部分,分别是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和结局。 8、激励事件 激励事件是打破主人公生活各种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破危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ieo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