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讲文言文,《劝学》是第一篇,虽然从教材编写意图来看,应该和《师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还是决定单篇教学。
但是毕竟是新教材新高考,授课也得有点新方法。
首先,检测预习效果上,课件展示不加句读不分段的文字,抽学生读,学生划分节奏,在学生划分错误处仔细讲解,在学生读得小声处着重讲解,同时还检测了读音。一举三得。
只是很欣喜的是,虽然两个班程度不一样,但是错误都很少,可见学生预习到位,可见语文还是受他们喜爱的,真是开心。
因为学生文言基础差,故而还是采用逐段讲解的方式。只是如今在引入作者背景时会依据需要,如荀子的性恶论是在讲完第二段学习的意义后提出,让学生明白荀子的为什么荀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外在的方式,而最终的落脚点是法,通过外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故而,他最有名的两个弟子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法家学派的代表。
而比喻论证也不是直接告知,只是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是劝学,第一段是学不可以已,第二段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比喻论证。经过自己探究出来的方法印象要深刻的多。
反思:
只是遗憾的是,忘记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比喻论证的好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