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梭在南京的大马路上顿感举足无措,可能我这个小城市来的有点胆小吧!
一大早从鼓楼出发乘坐一号地铁去玄武湖,不料少坐了一站,索性出了地下通道,载着哈罗骑行。说实话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还真有点担惊受怕,我本来就是个路盲。
小心翼翼的走到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立马骑上车子准备出发,抬起头,此刻对面而来人群我立马停下来,整个那么大一 条斑马线,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电摩,也有更多的是行走,这没什么好奇,可怕的是整个马路乱糟糟没有一丁点秩序,蜂拥而来,甚至不分左右行,所有人都行色匆匆争先恐后当我行我素,仿佛在这短短的60秒钟大展宏图展示自己绝伦的技术。顿时我不敢骑车了,甚至觉得没有一丁点的缝隙容身,到底怎么了,亲爱的你们?没有礼让没有交通秩序吗?没有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一丝谨慎吗?
能理解我们在大城市生活的不容易,每天都在奔波,每天都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忙碌。有句话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确实我们的时间宝贵,可是既然能出行给自己留下安全健康的时间应该可以吧!再重要的事情等到我们安全了再说。
再看看那边还有人横穿马路的,有人在人流中不用控速的,更多的有低头玩手机,埋头听歌的,甚至还有在窄小的马路上窜超而过的。亲爱的你们,生命容不得我们马虎,可能就是那一秒,那一刻危难就会降临我们,那我们匆忙的此刻奔波的目的又有多大的意义。到底我们怎么了?
难道这是中国特色吗?这不禁让我想起来庞勒《乌合之众》里对群体的解读。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所以撇开了安全道德意识,为所欲为。这本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体现。在这样的群体里不用受到道德的指责甚至还有一群陪伴的人,这样的心理作祟。
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到了不这么做,反而会不正常、不便利,是无聊空虚也是习性累计。
这种吊诡的变化之中,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时尚氛围。有些胆怯过路者还得到启发引导心理辅导。人生能有几回过,叼红灯马路共享也时尚,进而而变得明目张胆无所顾忌.善于闯红灯,无轨无责,习性所致。
另外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其实安全教育对应的恰是民众的安全意识,由此事件,反映出推行安全教育的程度,均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比如:近年来,各电视台播放的安全教育宣传片越来越少,安全标语也日渐式微;日常安全教育也是不咸不淡的闹痒痒…
珍爱生命,相互谦让才是我们的美德,撇开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更多的我们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珍视才会对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关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自己做起。
过马路一个微小的动作就是开始,多去传递安全意识是我们共同的学习向导。还是用谦让带动身边的人,带动也是最好的传递。爱自己更爱每一个生命里擦肩而过的人。











网友评论